,(首字母+rg點)!
==第九十六章==
這還要起那個夢。
在那個夢裏,他就是這樣入了沈家族學的。
進了那個地方,他才知道自己之前有多麼淺薄,而寒門子弟要想取得功名是難之又難。不光是輸在窮上麵,還是眼界、資源。
在沈家族學裏,他得到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資源,甚至比起沈家的人也不差,後來才知曉是六少爺沈摯的作用。
沈摯這個人,其實讓薛庭儴來看是個非常複雜的人。
玩世不恭,卻又離經叛道,與沈家人的氣質大不相同。沈氏一族的所有男丁都是以讀書中舉做官為畢生目的,唯獨他不屑一顧。曾經他以為六少爺對他格外另眼相看,是因為王招娣的原因,也是到了後來了解到沈家,甚至了解到那個權力中央的一切規則,才知道不光如此。
薛庭儴知道和沈家聯姻的那位吳姑娘是何方神聖,起來叫做吳姑娘,其實不過是吳閣老的侄女。
吳家乃是江浙一帶的大戶,世代以經商為本,卻從沒有放棄在朝中安插勢力的念頭。打從前朝開始,吳家就陸陸續續出了些官,可真正讓吳家成為大昌朝首屈一指的世家,還是在大昌朝。
前朝末年四處暴/亂,各地義軍掀竿起義,而大昌的開國皇帝就是其中之一。他原本不過是個武將,當初起義也是為了自保,誰曾想倒是建得一方勢力。
當時金人已經入關,中原一片民不聊生,眼見再這麼下去就要被外族統治了。那些一直隻顧內鬥的大臣、世家和各方豪強們紛紛都慌了,開始給自己找起後路。
而吳家人選擇的對象就是當初盤踞在江浙一帶的太/祖。
不光砸錢,還砸糧食砸人,有了大筆銀子和物資的襄助,太/祖的勢力越來越大,前來附庸投靠之人也越來越多。及至到了最後,聯合了各方勢力,終於將金人趕出關,恢複一片大好河山。
而太/祖也理所當然登基為了帝,年號承。
寓意順應命,適逢出世之意。
俗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些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承帝倒想善待功臣,不想學那前朝開國皇帝殺功臣得來一身毀譽,可惜他一介武夫出身,亂世的時候,誰能打仗誰聲音大,不需要打仗的時候,什麼聲音都冒了出來。
尤其大昌的建立,本就是聯合多方勢力,這種情況注定錯綜複雜。
而吳家卻在這個時候,適時的退了出來。他們既然是商人出身,就還是當自己的商人就好。
就是因為此,承帝一直記著吳家的好,直至到了吳閣老的爹死,兒子出世了。
吳閣老從甫一出世,就展露出驚人的賦,雖不至於六元及第那麼令人側目,卻也是難得一見的奇才。
承帝多年來和眾世家、大臣鬥智鬥勇,本就缺少股肱耳目,見吳家安分守己,最重要的是識趣,而吳閣老人品才幹都不錯,自然也少不了提拔。
就這麼提拔著,吳閣老一步一步到了位極人臣的地位。
而與吳家相比,沈家卻有些式微之態。
沈家一直盤踞在山西,乃是流傳的數百年老世家。其最風光的時候在前朝,家族中出過無數的舉人、進士與官員,可到了本朝隻在承/朝出過一位閣老,卻短暫的隻在閣老之位待了三年。
這一位就是沈家的老太爺沈夢,也是沈禮沈學的伯祖父。沈夢死後,沈家越發式微,一直到沈禮這一代,才稍微有了些崛起之勢。
可到底是遠離權力中央太久,沈家的勢力早不如以往,若不然何至於想入閣還得求著吳家。
不過沈家的態度卻一直挺曖昧,看似和吳家定了親打算聯姻,但在朝堂上,沈家卻和吳家不是一路人。這次沈家因為入閣之事求上吳閣老,倒是輪到吳閣老拿喬,不然也不會利用兒女親家之事來試探沈家。
薛庭儴可不相信,吳錢那個蠢貨和他養出的女兒,能神通廣大知道沈家發生的事。這事若不是吳閣老授予,吳錢不會那麼做,也不敢。
估計沈家也心知肚明,所以沈禮沈學才會大失常態連連往家中遞信,想必正是沈禮入閣最關鍵的時候。
這一切,都是薛庭儴根據那個夢裏的所知分析而來,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破了這個局。
與兩個能跺一跺腳大昌就要抖三抖的存在相比,王招娣作為最底層的一個丫鬟,性命太不足為道。而他如今同樣作為最底層的存在,如何才能火中取栗,將招兒的二姐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