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1 / 3)

,(首字母+rg點)!

==第一百三十七章==

總裁官侯文清坐在首位,他四十多歲的模樣,留一把美髯,飄然而有正氣。

他官拜翰林院侍講學士,是承二十四年的進士,這次承蒙嘉成帝聖恩,點為嘉成九年己酉科會試的總裁官。

坐在他右側往下一點的位置,是副總裁官吏部右侍郎薑思周。此人要比侯文清年長一些,卻是陪坐在下。這也是因為曆來考官隻分主副,並不按官位來區分高低。

等十多位房考官帶著考卷進入後,衡鑒堂的大門便被關上了。

明明是青白日,堂中卻是燈火通明。

這一關閉,就是等閱卷結束才會再度開啟。接下來的日子裏,這近二十位大人們吃喝拉撒都是在此處,幸好這衡鑒堂也算還大,倒是不缺地方。

堂中擺著二十張桌案,首位一張大案,右側靠下是副總裁官的大案。其下兩排各是九張長案。十八房考官,主副總裁官,共聚一堂。

將所有考卷互相交換了一下,其中春秋房與春秋房交換,書經房與書經房交換,若是逢了有單,便幾人互相平分一下。

彭寶義所在春秋考房的卷子交到了孫育海的手中,因為春秋房還單了一房,兩人又挪出一部分,和另一個考房互換了一些。

待一切都能停當,站在首位大案後的侯文清神色鄭重道:“爾等為官多年,食君俸祿,切莫忘本,當不徇私情,不受賄賂,秉公取士。”

一般這種場合,都會這麼一些話,至於有沒有人聽進去,更甚者話的人有沒有聽進去,那就隻有知道了。

不過場麵上大家還是拱手為禮,並道:“謹遵大人教誨。”

之後便是坐下閱卷了。

這一坐下可能就是一,期間頂多起身喝茶吃飯如廁,還是匆匆忙忙。

衡鑒堂內有內供所,專供這些考官們飲茶吃喝,一日三餐自有安排,不過眼見三月放榜在即,誰也不敢耽誤,都是隨意吃過就罷。甚至到了晚上,依舊挑燈夜讀,不到總裁官出聲幹涉,都一副廢寢忘食兢兢業業的模樣。

這期間自然少不了房考官往上薦卷,彭寶義與孫育海相鄰,見他薦卷數次,其中一次主副考官都大加讚賞,心想必定是他看中的那一份。

看來這一次的會元,要從他這一房出了。能成為會元,再不濟也是個傳臚,這對他以後來都是人脈,自然心中喜悅。

如是這般過去了幾日,所有考卷一一審閱完畢,共取三百份正卷,三十份備卷。這三十份備卷其實就是以防萬一,一般前麵三百份不出其他錯漏的話,是不會晉入三百的,隻會填在副榜中。

副榜又稱明通榜,前朝永樂年間興起,能名列明通榜者,也算是貢士,不過卻稱為副貢,也算是朝廷給一些屢試不第的舉子一個做官的機會,一般心有抱負之人,都會視入雞肋。不過副貢選擇麵很廣,依舊可以赴下一次會試,當然也可以選擇外放為學官。像某一府縣的教授、教諭,多數乃是副貢出身。

此時,己酉科會試所有內外簾官共聚一堂,堂中燈火通明一片,所有人都是嚴陣以待。

十八位房考官正在瀏覽三百份正卷,為這次會試排下名字。

提起這個就要會試中閱卷標準了,因為青菜蘿卜各有所愛,一篇文章也不是人人都喜歡。從閱卷官一直到總裁官手中,會經五六人之手,一級一級上遞。每個閱卷官都會在考卷上留下自己的意見,這些意見一般以‘圈’、‘點’、‘豎’、‘叉’為表現。

若是薦卷的話,則會在被薦的考卷上貼上自己的評語。

其中‘圈’為最佳,‘點’為次等,‘豎’為再次,‘叉’就是末流了。

而排名次就是以這些作為判斷,若同時有數多份試卷都是‘圈’,分不出上下,這時就需總裁官拿出主意,當然也可以二十位考官再閱一遍,重新評斷。

三百份正卷很快就分出若幹堆,其中不相上下的另放,較出名次的則已經在排名。

這不相上下的考卷有幾十份,又分了上中下三等。到了此時此境,房考官們已經對哪份卷子出自哪一房心中有數了,自然為了名次爭得麵紅耳赤。

上首處,侯文清麵前放了幾份卷子,這幾份卷子上都畫著圈,代表都為頭等,如今頭等中還要排出名字。見下麵爭得熱火朝,他有些失笑道:“行了你們,若實在分不出長短,就重新再閱一次就是。瞧瞧我這裏不也有較不長短的,也沒見爭成你們那樣。”

這話中頗有調侃之意,看得出其心情不錯。其實他心情不錯也是正常,眼見今日填完榜,明日就要放榜了。待放榜之後,憑空多了三百個門生,自然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