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1 / 3)

,(首字母+rg點)!

==第二百三十二章==

招兒正在家中收拾,就接到薛庭儴奉旨出京賑災的消息。

她根本來不及什麼,就趕緊給他收拾了行囊,從衣物到藥材,應有盡有。

其實早在路上時,招兒就知道薛庭儴會忍不住,果然他沒有忍住。可惜她什麼也做不了,隻能帶著孩子在家中等他。

薛庭儴入京又出京的動作,讓京裏關注著他的許多人都非常吃驚。

隨之下來的是上麵發下的聖旨,封薛庭儴為賑災欽差,統籌河南等地賑災事宜,有臨時決斷權,可不上奏朝廷。

隨之一同的還有五百錦衣衛,以及京營的三千兵力。

如此大的陣勢,明擺著陛下要大動幹戈,一時間朝野震動,無數信函飛往各地。

事實上薛庭儴確實在大動幹戈,剛出京人馬還沒到通州,就命太倉準備一萬石糧食。

大昌朝全國各地八百多處糧倉,又分京倉、水次倉,以及地方常平倉等。而通州早在金代就是漕糧彙聚之地,大運河從南到北,通州便是終點。且從明代遷都北京後,為了存儲的漕糧,京城和通州更是陸續建了很多糧倉,統稱為京通二倉,又稱太倉。

若全下哪裏沒糧都可能,但唯獨太倉不可能沒糧。

這也是為何外麵糧價連連攀升,可京城受到的波及卻不大的主要原因,因為有太倉撐著。

太倉的糧官收到消息後,簡直懷疑自己的眼睛。

若要動太倉的糧,朝廷早就下命了。

可文書上有賑災欽差的大印,也容不得他不信,且隨著文書而來的,還有錦衣衛的人。他隻能一麵命下麵人去調糧,同時快馬加鞭往京裏送信。

可惜趕得時間不湊巧,等到京城時,城門已經關了,隻能在外苦守一夜。

另一頭糧官被壓著連夜籌糧裝車,等到次日清晨,薛庭儴一行人帶著糧車離開,京城那邊的命令還沒到,糧官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批糧食被押著離開。

消息在早朝時被披露,滿朝嘩然。

太倉之重,毋庸置疑。

這京城幾百萬百姓,還有這麼多官員、勳貴王公,每消耗掉的糧食是個驚人的數目。

湖廣以及江南一帶俱是欠收,自顧尚且不暇,怎可能有糧往京中運,還要管著附近幾地賑災一事。沒有這兩處供給,京城坐吃山空,要不了多少日子就沒糧了。

薛庭儴好大的膽子,竟敢擅自動了太倉之糧。

一時間,彈劾他的官員如過江之鯽。

群情激奮,義憤填膺,恨不得當場把他拽回來最好。

等下麵完了,龍椅上的嘉成帝才冷笑道:“就算被他帶走了一萬石,太倉之中還有幾百萬石,難道諸位愛卿是怕京中無糧可用,也像那些災民一樣挨餓?須知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餓一餓也好,也免得你們還要花銀子,買那勞什子人參養榮丸吃。”

完,嘉成帝就拂袖走了,管著朝儀的太監高呼退朝。

下麵一片鴉雀無聲,之後各自散去。

散雖散了,卻沒有消停,許多大臣都上了折子,這次口氣全都變了,不再抓著怕京城無糧,而是怕以後有人效仿,朝廷難安。

這些折子俱被嘉成帝留中不發。

*

另一頭,薛庭儴的艱難行程剛正開始。

災民們彼此也是通著信的,這大隊人馬一看就是朝廷派下去賑災的。那一車車的糧食,在災民們眼裏比那金山還貴重,都是眼冒綠光蜂擁而至。

這趟和薛庭儴一同下去賑災的,除了錦衣衛的一個鎮撫使,還有京大營的一個副將,兩人分別叫紀春德和汪良華。

汪良華見此情形,忙讓兵卒們驅散災民,甚至不惜動武。

誰曾想卻被薛庭儴給攔下了。

“此次賑災,以撫民為主,讓人放糧。”

“大人。”

“就地施粥,讓人告訴他們,我們這次去就是賑災,隻要守規矩,不惹事是非,跟著我們走,不會有人餓死。”

誰都鬧不明白薛庭儴到底想做什麼,可出京之前上麵發了話,一切以薛大人的意見為主,汪良華隻能下去安排。

沒有紮營,隻是就地壘灶造飯,剛好也是中午了,官兵和災民們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