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1 / 3)

,(首字母+rg點)!

薛庭儴話音落下,滿場寂靜。

似乎都被他所言驚到了,不光是那些士子們,還有陪著薛庭儴同來的一些當地官員,更有風聞動靜前來看戲的老百姓。

人群裏,有人讚道:“這個好,平時看堂會看大戲也看厭了,咱們也來看一看這辯會。最近因為這新政的事,各地流言四起,咱們普通老百姓,也不懂到底好不好,既然欽差大人願意在下人麵前論一論,咱們就聽聽到底是真好,還是假好。”

“咱還沒見過這種場麵,想必到時候很熱鬧。”

一時間,圍觀的百姓們俱是議論紛紛。

那些官員和士子們的麵色極為難看,尤其是那些席地而坐的士子們,他們自詡斯文,卻毫無禮節,見官不拜就不,老人家上了年紀,人家站著,他們坐著,最後還得老漢陪著往地上坐。

其實大家都懂得他們為何不起來,不過是形成一種威逼之勢。白了,就是耍不要臉,頗有一種你們不答應,我們就不起來的架勢。

本來平頭百姓們還是挺同情他們的,輿論也是站在他們這一邊,可經過這一出,見欽差光大正明,見那些河南來的百姓也不像是作假,自然不免心中偏向,就拿言語擠兌起來。

不過他們這種看熱鬧的行徑,就是所謂的看熱鬧不嫌事大。

蘇州城當地百姓,大多都是商、工,也不指著種地養家,自然無法和那些被動利益的人感同身受了。

這些士子們怎麼可能沒察覺到自己的尷尬處境,可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們已經騎虎難下了,隻能硬撐著。

*

既然薛庭儴下了命令,事情很快就布置下去了。

卜彥禮本是想攬下,也被他拒了,而是吩咐給了錦衣衛。明擺著不信當地官員,讓一眾當地官更是尷尬。

按理薛庭儴也該離開了,隻等下一批別地百姓到來,可他卻沒有選擇走,而是讓人就地起了帳篷,打算陪這些人堅守。

幸虧蘇州貢院門前的場地寬大,再來兩千人也能容納,一座座帳篷臨著四周搭起,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幹什麼。

薛庭儴不顧官威,來到那些農人們身邊坐下。

也是席地而坐,農人們誠惶誠恐,卻被他硬按下,隻道是嘮嘮家常。

於是,大昌難得一見的奇景出現了。

就見原該是威嚴神聖的貢院門前,被劃分了好幾處地方,四周是一座座帳篷,場地中央則坐著兩群人。

一群俱是穿生員衫的士子們,個個蓬頭垢麵,麵容憔悴。

另一邊則是坐了些鄉下人,中間還坐了個穿蟒袍的高官。他們談笑風生,歡聲笑語,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多年的同鄉沒見過了。

紅日西沉,一隊衙役出現在此地。

他們手裏提著一個個大木桶和竹筐子,看模樣似乎有些尷尬。

一個吏目打扮模樣的人,走到薛庭儴身邊,幹笑著知府大人請薛大人去用飯,可惜卻被薛庭儴給拒了。

吏目滿臉為難,卻礙於旁邊虎視眈眈的錦衣衛,不敢多糾纏,隻能灰溜溜地離開了。

這些衙役是為士子們送飯的,自打出了罷考事件,當地官員勸不回這些人,又怕出事鬧出亂子,便每日三餐供飯供水,準點都會送來。

士子們早已是又饑又渴,尤其麵對這些泥腿子,還得保持自己讀書人的儀範,腰挺背直坐了一個下午。此時見到茶飯來了,有些人顧不得失態,忙湊到近前去。

有個人起來急了,腿軟摔了一跤,有的則是過去搶了饅頭,就啃上了。

一個娃娃的聲音驀地響起:“爺,他們怎麼吃得這麼急。”

卻是田伯的孫子驢蛋。

田家就剩了田伯和驢蛋兩個人,田伯要出門,也不放心丟孫子一個人在家,便帶在身邊。

田伯撫了撫孫兒的頭,慈祥道:“他們這是餓了。”

“是不是就像上次鬧饑荒那樣,沒有飯吃,爹娘都出遠門了,就剩驢蛋和爺兩個人?”

“是啊,蛋子的阿爹阿娘出遠門了,過一陣子就回來看蛋子了。”

這邊距離那邊並不遠,早在驢蛋話時,就有人的動作僵住了。

他們十分羞愧,竟是露出寒磣的模樣,讓鄉下人看了笑話。可緊接著這爺孫倆的對話,卻讓幾個人愣住了。

鬧饑荒,出遠門,就剩了這老的老的,還能是什麼。

有的人饑餓地啃著那白胖的饅頭,有的人卻口地吃著,有的卻是突然就吃不下去了。

已經黑了下來,薛庭儴來請了這些農人入帳篷,卻沒有邀這些士子,事實上他們準備的帳篷,也就隻夠這些人住,根本沒有他們的。

隻是這些士子們太累了,免不了心中會想,這官既然想平息事情,不定會故作好人。

可惜注定讓他們失望了。

直到那些農人都去帳篷裏歇下了,薛庭儴才來到這群人麵前。

“你們都是讀書人,讀得是聖賢書,什麼道理都懂,本官就不多言。你們有的甚至已為人父,自己做下的事,自己承擔,本官很期待辯會早日到來,也能告訴你們,你們究竟錯在哪裏。”

人群裏,有人:“薛大人這是譏諷學生等?道不同不相為謀,學生等隻是為下讀書人請命。”

薛庭儴哂然一笑:“本官並不譏諷你們,不過是真心盼望如此。你們有堅持是好的,但也該抬起頭來看看外麵,而不是隻沉迷在聖賢書裏,書越讀人越迂腐,不知世務,不識民生疾苦。像你們這些的人,即使考中功名,也如同那有些人一般,為人愚弄,為虎作倀,魚肉百姓,還不如不當這個官。”

“言盡於此,好自為之。”

完,他便轉身離去,背影在火把的光亮中,顯得異常筆挺高大。

黑暗中,有人在低聲議論什麼,也有人在沉默思索著什麼,誰也不知道。

*

黑暗退去,黎明到來。

隨著時間的過去,越來越多的百姓來了。

有別地百姓,也有江南一帶的百姓,這些人聚集在貢院門前,竟像是鄉下的集市,熱鬧而嘈雜。

雖是都不認識,但彼此之間嘮一嘮,聊聊種莊稼,聊聊收成什麼的,再一新政,頓時感覺就像多年沒見的老鄉。

與這邊隊伍日益壯大相比,那些士子們的隊伍就有些不夠看了。雖這兩日也陸續有士子前來加入,可明顯聲勢不如人。

這幾整個大昌都在議論一件事,那就是蘇州貢院論新政辯會之事。

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多的人知道蘇州貢院的士子們罷考了,也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欽差為此事在蘇州貢院舉行辯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