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再次向海豹島出發了。
在海豹島作了短暫停留(又是幾十張海豹皮和海豹油)後,船隊向東南極大陸的中原站(陳虎頭命名)前進了。途中又殺了兩隻鯨魚,在一座巨大的冰山上進行了肢解。到達中原站後將鹽漬的鯨魚肉都放了上去。從中原站向極點的方向又建立了兩處補給點後就撤回來了。
弘武十二年三月,探險隊又回到了陳家港。這次他們得知了帝國與英國和奧斯曼帝國開戰的消息。也聽到了開普敦被英國人占領了。
現在陳家港的蝦醬生產極為順利,巨大的供應缺口導致整個港口的八成人口從事這一行當。而南極蝦醬跟隨帝國海軍的步伐而名揚世界。甚至有荷蘭商船特意趕來想購買。由於要首先滿足帝國海軍的需求,所以隻能少量地供貨。
這是一座在南半球僅次於開普敦的港口了。由於是天然的深水港,所以常年不凍。在港口的入口處建有幾座堅固的炮台。港口的東側停泊著幾艘軍艦,周圍沒有其它船。西側則密密麻麻地停泊著大大小小的船隻。一個向海裡伸出近百米的棧橋將海港分成了兩部分—軍用和民用。
在棧橋西側岸邊建有一座兩層的白色小樓。這是一座綜合辦公地點。帝國南洋宣慰司駐澳塗洲辦事處、陳家港港務局、捕蝦委員會、香江商會澳塗洲分會、梟陽候府聯絡處等都在這裡辦公。從早到晚裡麵是人流不息。
港口西岸有著一大片平房區,既是倉庫,也是蝦醬加工點。由於磷蝦的捕撈越來越不分季節性了,所以對加工量的要求就跟著水漲船高了。以至於人們漸漸忘了陳家港還有金礦可以開採了。探險公司和蝦醬貿易帶來的豐厚利潤使陳家港迅速地成了南半球的明星港。從空中俯瞰,陳家港呈現出一個Ω形狀。
從港口往西北走出不到二裏地就會看到一個小鎮了。是一個具有典型的潮州風格的小鎮。在背山處有座占地極大的建築就是梟陽候府。雖然是候爺的府邸,因為常年不在家,所以裡麵住了很多候爺的族人。這個建築也是開放性的,進出自如。
在梟陽候府的斜對麵有一個小廣場,廣場的一角有座媽祖廟。說是媽祖廟,裡麵供奉的可不隻她一位老人家。釋迦牟尼、彌勒佛、老子、孔夫子、耶穌、穆罕默德、薩滿等等,古今中外的神仙高人都在裡麵住著。也沒人看見神仙打架。而且照料廟宇的竟然還是一位西洋老道,一口地道的天津話。這人不是別人,就是埃爾熱的傳教士叔叔—老埃爾熱。老傢夥為埃爾熱的魯莽生了一肚子氣,直到兩年後得到埃爾熱的消息後才消下去。為了傳播上帝的福音,也為了想照料埃爾熱老傢夥向湯若望告辭後來到了陳家港。初來乍到老傢夥也有點不適應。仗著漢語說得好就在媽祖廟裡將耶穌像供了起來,也得到認可照看廟產。對其他的宗教也沒什麼排斥舉動因此在陳家港也有不大不小的號召力。因為埃爾熱的關係,老埃爾熱在捕蝦船裡得到了少許股份,也開了一間加工作坊。
看著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就在陳家港的東北處的荒地裡開闢出一片葡萄園,雇了不少澳塗洲土著來幫忙。一年後老埃爾熱的葡萄園裡開始出葡萄酒了。由於大受歡迎,規模是一再擴大。在靠近港口的地方還開了家歐洲風格的酒館,深受水手們的歡迎。喝葡萄酒,就著冰蝦醬,吃鯨魚肉片成了水手們公認的模式,也是最讓人愜意的事了。冰蝦醬是靠近鯨灣在冬季打撈的磷蝦鹽漬而成,被公認為蝦醬中的極品。由於數量少,在酒館裡都是限量供應的。
老埃爾熱憑藉著這些關係,在陳家港混得是如魚得水,風生水起。不過他的傳教成績就相差甚遠了,他倒也不愁。還娶了一個土著女照料自己。他的鄰居裡還有一位名人。就是大漢奸—洪承疇。原來自從陳家明辭掉南洋總督一職受封鎮海公,全麵執掌香江商會後,洪承疇也憑藉著當時立下的功績得到了赦免。辭掉陳家明幕僚的職位也拿到了豐厚的安置金,在南洋置辦了產業,享受起清福來。對中原他已經沒什麼可掛念的了。聽到陳家港的傳奇般的故事後,他也學著其他達官顯貴、南洋土王,在陳家港買地買船做起蝦醬生意。也不用他太操心自有年輕夥計幫他打理。閒暇時就跟埃爾熱擺龍門陣、喝葡萄酒,好不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