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210國道兩邊有了浮雕,由紅旗組成的背景場麵,紅軍戰士手據有鋼槍、大刀衝鋒,下方施號員的角聲與指揮員的望遠鏡……。刺青琢磨,一定是某個重要的大仗、重大的戰役什麼的留址,不然的話,決不會是這樣的隆重,連這公路都鋪成了膠泥道麵,就是體育場和跑道上鋪的那種膠泥,紅鮮豔的色調與這浮雕的紅色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紅色的膠泥路麵是越來越陡了起來,二十度、三十度、四十度,看樣子至少要有四十五度的爬坡角度。
“婁山關”,近百米高的崖壁上“婁山關”三個刻字,讓我一下子想到了這黔北的第一關,指的是婁山關,一定離這不會有太遠了。這也是這一個月騎車走出來的經驗,你象“棋盤關”、“劍門關”、“雷鳴穀”等,好多的類似都是這樣的,總有一個牌子,或有一個刻字什麼的事先提個醒兒。
我看著山崖上的“婁山關”三個大字,想著這個婁山關應該是個隘口,還是一個斷崖峭壁,眼睛都有點痛有些花了,刻字也由開始的紅色,變成了綠色、黃色交替,關口沒有找到,這路卻快沒了。就剛才刻著“婁山關”的山崖,一下子橫在了道路的前邊,這路也是緊緊的貼在了崖壁邊上,就象是懸吊在懸崖峭壁上一樣。看上去真的讓人以為‘疑無路’了。
我沿著崖邊慢慢的推車,眼睛時不時的就盯著橫在前邊的山崖,總覺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話是有道理的,一定會有一條隧道、或者是崖縫什麼的,會讓這路通過便是了。最後,橫在前邊的山崖,到底讓我盯出來一個小的缺口,而且還在一點點的深了下來,逐漸的把那高山崖壁折斷出了一道縫隙,縫隙的最底處有了一個窄窄的門洞。
我這才看清,多虧是由這個門洞的擠著,要不然的話,這兩個懸崖峭壁非靠到一塊不可,門洞上又一次寫有“黔北第一關”的五個字,“第一關”是天險的意思,我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又從這門洞瞅向了高崖峭壁夾著的縫隙,僅多也就幾十米寬的一線天,可謂一夫擋關,第一關果然名不虛傳。
一過婁山關口,眼前呈現的景況完全與之前不同了,不再是整座整座大山的漫延,而是一座一座的拔地而起,高山與高山夾著的縫隙空地,便是漂亮的村莊,遠遠的望去,青青的的高山下是一片的綠色背景,白色的樓牆是紅色的瓦頂,腳下的公路與高速都是黑亮的路麵,夾著被陽光反的亮帶河水,環繞著村莊,那真是高山流水,高速橋邊、村莊人家,就是一幅山水畫卷。
雖然風景特美,可我卻有些打不起精神,總覺得有些疲憊的犯困,就好象好多天沒有睡覺的樣子。我隻好DV了照片,繼續騎車趕路,以為走起路來也就不會再犯困了,經過了板橋鎮、泗渡鎮,最後在接近高坪鎮的時候實在困的不行了,是哈欠一個接著一個的眼皮睜不開,人在車上就有打盹的現象。
我用手擦了一下哈欠出來的眼濕,問著路邊的人:“老鄉,能住宿的地方,還得走多遠?”
“去高坪,再走7裏。那裏有住宿的地方”。
“唉,去那家問問,看能不能住,”一個大姨手指著不遠處的一座小樓說,“他家以前是做過旅店食宿的”。
又是一座二層小樓,就連想起昨晚與卦妹的豔遇快悅,也沒有能打起我的精神來,困的就差倒地就睡了,離高坪還得走7裏,一裏也不願意再走了,什麼卦妹還是怪老頭的,統統的沒有了興致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