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指的哪些官(1 / 1)

早在夏朝時就設有三公九卿。如《禮記》中記載:“夏後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不過,曆代對於三公九卿具體指代哪些官職存在很大的爭議。

一般來說,將最尊貴的三個官職合稱為三公。《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周禮》則以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到秦代並沒有設立三公,但置左右丞相,又設太尉管理軍事、禦史大夫為丞相副手。自漢武帝起,因受經學影響,丞相、禦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稱為三公。

九卿,一般為列卿或眾卿的意思,並不是指代官職,也不一定是九個人。漢武帝以後由於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人們就將一些高官附會成古代九卿。如《續漢書》將太常、光祿勳、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定為九卿;隋唐九卿則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仆、大理、鴻臚、司農、太府。這時的九卿多為虛銜或加官、贈官,並沒有實際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