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鼓而進,鳴金收兵”都有什麼來曆(1 / 1)

“擊鼓而進,鳴金收兵”的說法最早出自《荀子·漢兵》,其中有“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的說法,意思便是擊鼓號即進攻,鳴金號則收兵。其中“擊鼓”即為敲戰鼓,鼓是用牛皮製作的,聲音渾厚,可以起到激勵將士的作用;而“鳴金”則為敲“鉦”,鉦是由銅製成,形狀似鍾而狹長,口向上,敲打時發出的聲音清脆響亮且穿透力強,能傳播很遠的距離,在戰場廝殺時,士兵可以清楚地聽見,以便指揮。由此可見,“擊鼓”和“鳴金”都是古代軍事指揮的號令。

關於“擊鼓而進”的來曆,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據傳黃帝與蚩尤作戰時,軍隊士氣不佳。黃帝聽說東海流波山上有一種威武雄壯的動物叫“夔”,形狀像牛,全身青黑色,目光如炬,叫聲如雷。黃帝便剝下“夔”的皮製成八十麵鼓,讓玄女娘娘親自擊鼓,頓時聲似雷霆,軍隊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打敗了蚩尤,取得了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