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行,戰國時期楚國人,著名的農學家、思想家。許行生於楚宣王至楚懷王時期,大約和孟子處於同一時代。在《孟子·滕文公上》中記載了許行的相關事跡,文中說其人“為神農之言”,所以被歸為農家,現在許行通常被視為先秦時代農家的代表人物。
許行主張“種粟而後食”,“賢者與民並耕而食”,並且親自帶領數十個門徒將自己的主張付諸行動,穿粗麻短衣,在江漢間打草織席為生。公元前332年,許行率門徒離開楚國前往滕國,滕文公依許行的要求,劃給他一塊可以耕種的土地,結果經營效果非常好。大儒家陳良的弟子陳相等人都對其非常仰慕,帶著農具從宋國來到滕國拜許行為師,就此摒棄儒學觀點,成為農家學派的忠實信徒。同年,許行、陳相與孟子在滕國相遇,於是曆史上一場著名的“農”“儒”論戰就此展開。孟子出於維護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立場,大肆批判許行的農學派,貶之為“南蠻鴂舌之人,作先王之道”,而許行及門徒則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其進行了反駁,此典故詳細記載於《孟子·滕文公》中。
許行有著作《神農》二十篇,隻是至今已全部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