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三略》講了什麼內容(1 / 1)

《黃石公三略》,也叫《三略》,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之一,跟《六韜》合稱為“三略六韜”。

《黃石公三略》不同於其他的兵書,它側重從政治策略上闡明治國用兵的道理,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將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糅合進作戰策略。自成書以來受到曆代軍事家重視,到了北宋時期,它被視為軍事必讀書。即使到現在,它仍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相傳《黃石公三略》的作者是西漢初年的隱士黃石公。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留侯世家》中這樣記載:張良去刺殺秦始皇,不幸遭遇失敗。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國搜捕。張良無奈之下隻好在下邳隱姓埋名。在那裏,他遇到一個自稱“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的老者,並將《太公兵法》(即《黃石公三略》)傳授給他,讓他輔佐劉邦打天下。後來在張良潛心研究下幫助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不過,根據現代學者的考證,《黃石公三略》於西漢中期以後成書,並非黃石公本人編寫,而是後人假托黃石公的名義編纂而成的。

《黃石公三略》全書共3800多字,由上、中、下三略組成。它專論戰略,尤其偏重政略,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專講戰略的著作。此外《黃石公三略》中六分之一都是引用古代兵書《軍讖》和《軍勢》中的內容,多達700餘字。因此,這部兵書還將已經散佚的這兩部兵書的部分精華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