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曆曆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銘文中的“孔宋莊”即武家那村。從中不難看出,武大郎雖然出身貧苦、曆經坎坷,但絕非沿街賣炊餅的平庸之輩。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門淑媛、原本賢良的縣令夫人潘金蓮卻被後世描述成“裁縫家的窮苦女,九歲被賣做家妓”,且以美女蕩婦的形象背負千載惡名,遭到唾罵,實在是比竇娥還要冤!
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說事拉理——真真假假潘金蓮。靈感來源於此,嘿嘿。
第三十三章:百年冤案潘金蓮
且說唐梨香兒二人走了一陣子,香兒低聲說道:“小姐,有人跟著咱。”
女子本就敏銳,何況那人實在是太過顯眼,大紅的裙子,濃重的妝,年齡已經五十以上了卻打扮的好似個花蝴蝶。
正是那花船上的王媽媽。
唐梨停在賣小風車的推車邊上,就見那婦人裝模作樣的看著路邊的小攤點,香兒撇嘴道:“真是低端的跟蹤方式。”
實際上,潘老爺子為了保證女兒的安全,從小倒是將她身邊的小丫頭香兒培養成了個好手。
唐梨也就跟著花拳繡腿那麼幾下,好歹對付個色狼綽綽有餘。
這是說什麼來什麼,兩人剛到了胭脂店裏,就見那婦人扭了過來,唐梨買了自己所需的剛要離開,那婦人卻攔住她說道:“啊喲,姑娘,你買的可是上等上的胭脂呀,這名兒可叫做眼兒媚?”
唐梨被那香味熏的隻想幹嘔,心道:去你妹的眼兒媚,您當這是春[yào]那。
那店夥計不高興了,大聲道:“這可是京城裏運來的點絳唇。”
香兒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那婦人卻毫不在乎,當然她並非不知道胭脂的名字,她不過是存心想要和唐梨說個話兒罷了。
這話茬子搭上了,王婆道:“這位姑娘,我瞧你口音並不像本地人士,是外頭來的?”
她這會兒開始打聽起唐梨的身份來,潘氏本是浙江人,因潘子華升遷是以搬遷至山東平度州,唐梨自小就在江南長大,這才剛剛搬過來,說話自然帶著那麼點兒鄉音,她笑道:“這位婆婆真是好耳力,我才不過說了一句話而已。”
王婆訕笑,心道:臭蹄子,死丫頭,誰是婆婆!
香兒問道:“您可是有事兒?”
王婆道:“哪裏的話,我這不是見姑娘像是外來的麼便好奇搭個話兒,姑娘若是不熟悉地方兒隻管問我,我王婆這對著地方熟悉的很。”
這種人其實挺多的,多為閑來無事的街頭老婦人。唐梨和香兒倒是見怪不怪,但兩人心中均覺得此人有古怪。
唐梨心道:王婆?這名字怎的這麼熟悉。
她想了想,道:“我這才不久剛剛搬遷至此,想找個地方買點兒布料,您瞧?”
王婆一看,有戲,魚兒已經上了鉤,便道:“啊喲,你這可找對人了,來,婆婆帶你去。”
唐梨心中竊笑,她倒要看看此人耍個什麼把戲。
香兒自幼習武,如今已經十二年,若說武林高手排不上名,但保護一個主子那是毫不費力,當下被挑起了興頭。
王婆不知道兩個丫頭心中計策,以為這單純的姐妹兩個已經上鉤了,是以帶著他們去了上好的不來店內,聊了好久買了稱心的布料,這才道:“哎,有點兒累了,且先回去了。”
她這麼說來自然是不想回去的,若是按照正常的理,唐梨這會兒改給她點好處什麼的,她自然也是這麼做了,忙的掏出錢來,遞給王婆道:“太謝謝您了,雖然這點兒小錢不足以表達我的感謝,但……我也無其他主意了。”
王婆自詡放長線釣大魚之人,忙將那錢財推了回去,道:“若是姑娘要謝,不如請老婆子喝杯茶水?”
這倒是在理,這會兒天色還明亮著,原來這前後買東西不過半個時辰而已。
唐梨便由著王婆帶路,心道今日重頭戲倒是來了,三人到了一個尋常的茶鋪子,這在夏天的街上處處可見,她這會子也有些渴了,但茶水上來香兒卻先聞了聞,又喝了一口,道:“真是好茶,姐姐你也喝一點兒吧。”
唐梨這才放心喝了一口,王婆哪裏知道兩人已經暗暗提防,捶著腿道:“還不知道兩位姑娘芳名,可否方便一說?”
香兒道:“王婆婆,我叫香兒,這位是我姐姐,叫做梨兒。”
唐梨咳嗽兩聲,王婆喜笑顏開,道:“其實不瞞姑娘,我與兒郎約好在此處見麵一到回去家中,我且去外頭瞧瞧。”
唐梨含笑點頭,王婆起身出門,香兒道:“這老婆子決計對小姐有什麼想法,可到底是要作甚麼?”
唐梨道:“好戲就來了,且瞧著。”
香兒嚴陣以待。
就見那王婆身後跟著一個年輕男子,此人穿著簡單藍色袍子,卻是上好的錦緞,的確是一表人才。香兒臉上一紅,忙低下頭來。
王婆道:“這位便是今日遇見的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