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對方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反思(1 / 2)

讓對方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反思

密蘇裏州一家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公司的副經理凱利-瑞安來說:

“我發現讓一個人改變他的工作方法或者工作程序的最好方法,是讓這個人認為這一切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我讓他對這種改變負有全部責任,我表彰他的主觀能動性和預見性,他也相信那全都是他第一個想到的。這樣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他會感到自己的工作更重要、更安全,而生產效率也得到提高,這是我所期望的。但是,我也遇到過不大容易接受這種方法的人。就拿我們的生產監督員為例吧,上星期五我對他說:

‘傑克,我認為如果我們把3號切割機搬到那邊去,然後再加兩個電動卷繞站的話,我們的生產速度還能提高。我想聽聽你是怎麼考慮的。’一天後,他來到我的辦公室說:‘凱利,這個周末,我有了一個最好的主意,如果我們把3號切割機搬到這裏,然後再加兩個電動卷繞站,我們在組裝線上就能少走不少冤枉路,這樣我們的生產效率能提高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我們不妨試試看。’那正是我想讓他發生的變化,這種方法要比告訴一個雇員去做什麼好得多。人們都不喜歡被人家告訴怎樣去做他們的工作。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事。這種建議的方法每次都非常見效,每次我都如願以償。雇員由於提出了新的方法受到嘉獎,這樣,我們雙方都感到很愉快。”

對於這種方法隻有一個特殊的要求:時間和耐性。要慢慢地去做,切勿急躁。經那個人花費一定的時間去理解和消化你的思想,讓它一點一點變成他自己的思想。切記:你的工作是播種,讓他去收割,給它生根發芽的機會。當你這樣做了以後,你會得到巨大的好處。

口才專家總結了許多讓別人主動接受說服的秘訣,有些是很值得借鑒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以事喻理。

道理的“理”性愈強,愈要注意讓事實講話、佐證,否則就會因教育對象缺乏感性體驗,影響對“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用事實充實大道理,還可以避免說大話、空話,聯係實際把道理講實。現在一些大道理所以讓人聽不進,就在於講得虛。

(2)以小見大。

思想是有差別、有層次的,講道理也應有層次。缺少層次,一下子跨越幾個台階,會讓人感到道理離得很遠,接受不了。講者應擅長於小事情中講寓含著的大道理,於近邊事情中講可望及的遠道理,於淺表事情中挖掘可觸摸的深道理。

(3)反詰設問。

把大道理分解成若幹個問題,用問話提出。一則引發興趣,啟發大家共同思考;一則用以創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氣氛,使人覺得不是在灌輸大道理,而是在共同探討問題。這種方法,變聽為想,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反思,在拋磚引玉、換位思考中,讓“係鈴”人自己“解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