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外國人談話不可犯忌(1 / 1)

與外國人談話不可犯忌

小馮在一家外國商社的駐京辦事處當秘書。有一天氣溫驟降,她見一位外國同事穿得單薄,便關照對方:“天特冷,您該加一些衣服。”那位同事平時對她極為友好,此刻卻哼一聲,便揚長而去。人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小馮選擇了“老外”忌諱的話題。通常下列話題在同外國人交談時是不宜選擇的:

(1)過分的關心和勸誡。

中國人提倡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外國人卻強調個性獨立,所以不能將中國式的善意的關心和勸誡施之於外國人,否則就會出力不討好。你問外國朋友:“吃過飯了嗎?”你跟他打招呼“您上街去?”你顯然是出於好意,在他看來卻是被粗暴地幹涉了個人自由,心裏會說:“你管那麼多幹什麼?”

中國的售貨員被要求主動向顧客介紹和推薦商品,對“老外”來這一套可行不通。因為人家認為買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事情,別人管不著。

我們萬一非跟外國人談論這種話題不可,則要盡量講得委婉一點。在語氣上特別要加以注意,少用祈使句,不要讓對方感到是在對他下命令。

(2)個人的私生活。

同外國人交談,不得隨便詢問對方的年齡、婚姻、經曆、收入、住址以及其他家庭生活方麵的情況。這類話題對中國人來講習以為常,而在外國人看來,卻意味著打探個人隱私,動機不純。對外國人的服飾、住宅、家具、汽車等物品的價格、式樣和產地也不要予以評論,它們均與收入有關,亦屬個人隱私的範圍。

(3)令人不快的事物。

衰老與死亡、討厭的甲蟲、慘案與醜聞、淫穢的故事一類的話題均係危言聳聽,格調低下,與外國人交談時不宜觸及。他們認為,談論這些“髒、亂、差”的話題既令人掃興,又不吉利。中國人相見,往往要相互問候對方的身體狀況如何,但是最好不要同外國人談及這個問題,更不宜跟一位外國病人詳談他的病情。

南方某市的一位領導在一次會見奧地利客人時,興趣盎然地同外賓們聊起了烹調經。他說:“我馬上就要請你們品嚐此地名菜活殺魚,那燒好的魚端上來的時候,眼珠還一眨一眨的。它可是此地一絕呀!”誰想外賓卻不領情,而且馬上就表示了抗議,結果賓主不歡而散。事後了解到,這批奧地利客人是該國動物保護組織的成員。由於文化習俗的差異,他們把我們津津樂道的“此地一絕”,當成不能容忍的殘害動物的行為了。

對外國人的政治主張、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個人愛好,不要妄加非議。

應當指出,在交談中,一旦遇到外國人回避或不願繼續的話題,切忌我行我素,而要立即轉移話題,必要時要向對方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