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應力求簡潔
歐陽修寫作,非常注意文章的平易流暢,簡潔洗練。他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記》,開頭一句僅用“環滁皆山也”五個字,就把滁州的自然環境描繪出來了。
有一次,歐陽修和兩位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脫韁的奔馬踏死了一隻狗。他提議,看誰能把這件事最簡練地記述下來。一位朋友想了想說:“有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死之。”用了12個字。另一位朋友說:
“有馬逸於街衢,臥犬遭之而斃。”也是12個字。歐陽修嫌他們說的不精練,隻用了“逸馬殺犬於道”六個字,便表述清楚了。兩位朋友聽了都很佩服。
歐陽修為了使文章言簡意賅,常把文稿貼到臥室的牆上,反複推敲、修改。“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直到晚年,他還是這樣認真寫作,成為了千古佳話。我們在日常說話的時候,也要力求簡潔,以突出主題,引起別人的興趣。具體可參考如下建議:
(1)片言以居要,一目能傳神。
人們在交流思想、介紹情況、陳述觀點、發表見解時,為了使對方能夠很快了解自己的說話意圖,領會要領,往往使用高度概括、十分凝練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把問題的本質特征表達出來,以達到一語中的、以少勝多的效果。不少領袖人物都具有這種能力,他們善於高屋建瓴地把握形勢,抓住問題的症結,且能用準確精當的語言加以概括表達,其作用和影響非同一般。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在一次溯江視察途中與同船的船員們握手時,有一位工人卻縮著手,麵對總統靦腆地說:“總統,我的手太髒了,不便與你握。”林肯聽後笑道:“把手伸過來吧,你的手是為聯邦加煤弄黑的。”短短一句話,聽似極為平常,卻高度概括,得其要領,充滿感情。
事實上,不管世事多麼複雜,不管產生多麼深奧的思想,說到底,就是那麼一點或幾點經過概括和抽象了的認識。而這些要求,是精華,是核心,是本質,隻要抓住它,就能提綱挈領,一通百通,產生“片言以居要,一目能傳神”的效果。恩格斯曾說:“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號。”
(2)長話短說,無話不說。
由於客觀環境的限製,有時由不得你長篇大論,侃侃而談,隻能逼}你三言兩語,述其概要。例如在戰場上、在搶險工地、在各種危急關頭,甚至是一對情侶在汽笛已經拉響的月台上話別,誰也來不及去高談闊論。
在這種情況下,唯其簡明扼要的話語,才能顯示其特有的鋒芒。
在緊急關頭作長篇大論,則可能帶來嚴重後果。1812年英美戰爭全麵爆發前夕,美國政府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對英宣戰問題。會上,一位議員的發言竟從下午持續到午夜,而這時會場上大多數議員早已進入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