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1 / 3)

多錢來。

徐夫人看老夫人臉色,又瞧了瞧容娘,她見屋中一時安靜,忙笑道:“你呀,不曉得你叔父家底麼?叫你叔父去哪裏找五百貫來,不是為難人家麼?”

容娘趁老夫人垂眼,亮晶晶的眸子飛快地朝徐夫人遞了話去。徐夫人一愣,笑著搖了搖頭,似是笑話容娘淘氣。

一旁的李元娘低著頭,心裏盤算著家底。這等好事,自然不容錯過。但家中雖省吃儉用,也隻得二百來貫,還是好歹瞞著眾人,才省下來的。然五百貫,要湊齊。卻是很難。

老夫人想了一回,便有些不樂意了。她眼中的笑意斂盡,不滿地責怪道:“你也真是,你叔父家哪裏有錢。不如叫他管著事,給他兩成收入便是了。左右是自家人,便是他日子過窮了,難道狠的下心來不管?”

“婆婆!”

“婆婆!”

容娘與元娘異口同聲,之後相顧一笑。元娘使了個眼色,容娘省得。讓她說話。

“婆婆,我是個晚輩,說錯了話,婆婆可別罵我。”元娘麻利,先就討了尚方寶劍。

老夫人歡喜她管家管得好,又有了身子,越發喜愛。此時聽到這等沒臉沒皮的討喜話,臉上便笑開了顏。

“我曉得大嫂意思,我爹常說,玉不琢。不成器;二郎性子敦厚,做事踏實,於經營上卻差了些。若給他曆練曆練,不定也可做得如那高九郎般通達呢。若咱家入了本錢在裏頭,二郎自然隻得發奮,不然可把自家的老本給虧了。”

元娘說到後頭。竟然嘻嘻笑了起來。

二郎為人老夫人自是清楚,元娘如此一說,老夫人不由心動起來。自家的三兒自家明白,如今儼然便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若二郎也如此,進之那一支豈不後繼無人?

元娘與容娘瞧老夫人神色,曉得有些門路了。

“雖家中入項有限,也叫我省了兩百貫錢出來。我娘家給了我三十貫錢的陪嫁,再想想法子,約莫著能湊三百貫。我索性厚了臉皮。求大嫂再寬待些。我們那邊交三百貫錢在裏頭,另外二百貫,卻待算賬之時,在那兩成的收入裏頭扣掉便是。如何,大嫂?”

一屋子人。都被李元娘的一番話給捋得順順暢暢,沒有一個不歡喜的。

老夫人歎了一聲,對徐夫人道:“你瞧瞧,這些小輩,個個精明得喲,比山裏的狐狸精還強些。”

徐夫人欣慰,連連點頭,看向容娘的眼睛裏滿是疼愛。

容娘與元娘互相看了一眼,兩個俱嘴角上揚,歡喜不已,曉得此事成了。

“婆婆,伯娘,你們可得給我作主。我出了三十貫嫁妝錢,若他日賺回來,仍要叫二郎還與我的。”

元娘嬉皮笑臉,老夫人也不怪,開懷笑道:“你個猢猻,我給你做主,叫二郎還六十貫與你,可好?”

……

消息瞬時傳遍徐府與進之宅中,各人好一番議論。有喜的,有愁的,有咬牙齒的,有偷偷撇嘴的,各人心境,各人自知。麵兒上,這還是一樁大大的好事!

進之聽說,便咬牙恨道:“討了好厲害媳婦,成日粗茶淡飯,說手中無錢,卻有兩百貫的巨款在手中,不叫我這個家主知曉!”

他想到自己在外吃酒,畏畏縮縮,不敢叫當紅的姐兒,不敢吃臨安來的酒水,心裏便一陣惱怒,不免尋了於氏好一陣磨牙。

於氏打定主意,隻說家事都是元娘管著,她能耐,叫她省了兩百貫錢。若叫別個管,一個銅子兒不剩不說,不定要欠債哩!

進之悻悻,曉得說自己胡天海地,也不好與媳婦計較,隻得鬱鬱去了。

……

鄧氏聽到,便笑著對一旁看書的六郎道:“今日才見識了大嫂的手段,果然厲害著呢。如此一來,叔父那邊進項愈多,二哥學著管事了,咱們這邊也要省不少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