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高門嗎?”
他不好再說。
他不好說,南華趙氏並無良才;他不好說,顯赫高門需要數代底蘊;他不好說,無數人再看著南華趙氏將如何拖累母後——這其中包括父皇的太傅,包括他們的親叔叔,包括元寧第一名門世家的掌權人。
元寧皇朝自建立,顯赫門第不斷出現,也不斷衰敗,甚至一朝覆滅,能屹立百年的家門無不擁有絕非等閑的功勳、血統以及家教風範。南華趙氏實在隻是一個平凡的世族。
陽騏衷有時候會覺得,那樣的家門怎麼會生出母後這樣的女子!
他的母後……能得帝王一生專情的女子啊!
啪!
陽騏衍毫不猶豫地揚手給了他一巴掌。
“陽騏衷,不要忘記,是母後給了你生命,若不是母後,你又有什麼資本入主太政宮?”見陽騏衷滿眼的不敢置信,陽騏衍也心軟了,語氣緩和下來,很平和地反問他。
陽騏衍冷笑:“何必說這種連你都不信的話?大哥,我能即位與母後可沒有多少關係,你清楚得很!”
是!他的兄長在即位後便擺明車馬,要為母後報複,一連串的處置令朝野震驚,卻就是沒有動直接賜死母後的康仁太妃!
他勸過,更加不解,但是,現在,他哪裏還會不明白兄長的算計!
挾廢帝之勢,康仁太妃想立自己所出的景王一係為帝。太妃、太後,一字之差,在後宮,卻也無異於天壤之別。她以為無人會反對。的確,慶恩宮中,議政廳諸臣無語,皇室宗親無語,他與弟妹更加不敢開口,但是,有一個人開口了。
“先皇從未廢後,趙後薨,治葬皆從中宮之禮,後育三子,安王失德,嫡次子猶存,焉能以旁係主祭宗廟?”永寧王世子正色而言,隨後,壽仁殿內一片附和之聲,帝位就此而定。
陽騏衷記得一個月前,仍在孝中的永寧王世子,一身墨服,恬淡從容地問他:“殿下是否仍視皇上為兄長?”
“自然!”他不解,卻答得斬釘截鐵。永寧王世子沒有再問,隻是,低頭行禮,送他到王府正門。
除此之外,他與元寧第一名門的掌權人從無交集,也不敢有所結交。
登基之後,他很坦率地詢問永寧王世子為何要立自己。
“雖然臣並不認為文肅皇後完全無辜,但是,前鑒不遠,臣與世族各家又怎麼會重蹈覆轍?”永寧王世子也答得坦白,隨即卻無奈地歎息,“元寧現在需要聖明天子,先皇一係的確要比景王的子嗣的優秀……”
一年前,永寧王戰死伏勝關,跟他一同戰死伏勝關的還有驃騎大將軍與德王。那一戰敗得太慘,也太無道理——之前的失敗不算,伏勝關一戰,元寧占據著明顯的優勢,主帥趙同居然在戰事正酣之時,棄關出逃,以至軍心大亂,更有部分兵卒逃跑,幾員大將奮力支撐才保住伏勝關,卻也讓多位大將力戰身亡。
——元寧因此失去了太多,因此需要聖明天子重整山河。
從那以後,南華趙氏成為朝中幾大名門的敵人。僅僅是趙同滿門抄斬,根本無法令他們滿意。德王妃請求廢後不過是一個序幕。他們要更多的人付出代價,從不幹涉朝政的皇後確實有些無辜,但是,就像永寧王世子對皇後說的:“是的,您並不清楚那些事,但是,南華趙氏的權勢全部來自於您!由此來說,您就是罪魁禍首。”
他的父皇很堅定地站在了母後一邊,並將年僅十二歲的福安公主下嫁永寧王世子,以格外的殊恩換得永寧王世子的沉默。
康仁太妃賜死皇後,大多數世族雖亦有微詞,但多是樂見的,隻有永寧王世子大怒:“皇後至尊,陛下未收中宮印,太妃以何權柄敢行賜死之事?欽仁太妃攝太後印,臨朝攝政,尚無此舉,太妃何敢?”不僅如此,永寧王世子還以宗人府的名義駁回了一些官員請太妃攝太後印的奏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