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畢竟是血濃於水,從尊太後一事上就可以看出,皇帝對生母還是十分眷顧的,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對她而言,這也是莫大的威脅。
——若是孝宗有子嗣,她何必如此?
當年謝紋是在驚變之中有妊,以致孝宗先天不足,不到十五歲便撒手而去,身後也無子嗣,仁宣太後作主,立順宗長子為皇帝,也就是先帝,後來,又將先帝的長子交給謝紋撫育,就是擔心謝紋與先帝一係並非血親,地位卻過於顯赫,會有不幸。
仁宣太後過世後,很長一段時間,謝紋專心撫育陽潞,很少露麵,先帝對她並無多麼深厚的感情,但是,倒也是由衷地敬重這位嫡母。
那個時候,愉昭儀就提過想親自撫養兒子,被先帝毫不留情地駁了回去。
事實上,仁宣太後過世前,曾經想賜死愉昭儀。謝紋知道,仁宣太後對這個心機、貪欲都過重的女子沒有一絲好感。當年,若不是考慮到先帝年近三十仍無子嗣,仁宣太後不會讓她有機會生下孩子。之後,也是因為先帝自傷身世,在仁宣太後麵一力求情,她才能活下去。
那個時候,謝紋勸阻了仁宣太後:“皇子已經曉事,此時再賜死生母又有何意呢?”
仁宣太後收回詔書,卻也對她預言般地警告:“你今日勸了哀家,日後,您若不發這道詔書,便是接這道詔書了!”
——這個女人想站在最高處,在親生兒子成為皇帝後,更加不願向任何人低頭!
——現在,她想除去皇太後,下一次呢?
若不趁這個機會除去她,謝紋清楚,自己便再擋住她了!
事實上,謝紋方才說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成為賜死皇帝生母的理由,尤其是這位生母已經被尊為太後了。
慈慶太後犯的最致命的一個錯誤是,她居然擅自向永寧王頒諭,要求永寧王出兵救回她那個擅自越境而被古曼軍隊扣留的弟弟。
手中有天子劍的永寧王自然不會理會太後的這種諭令。他不僅沒有理會,還直將諭令封還,以最正統的渠道上書彈劾,引來朝中輿論的一片嘩然。
永寧王的彈劾毫不留情——“登基首詔明言帝親理朝政,今卻有太後諭至邊疆,後宮法道毀焉?元寧大律存否?”永寧王要求皇帝收慈慶太後印,以申法道律令。
這個女人這段時間太順遂了,以至於忘了形,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了!
這個機會太難得了!
謝紋的手用力握住仁慶皇太後的手腕,那力道讓仁慶皇太後感到了痛意,她不得不低頭掩去自己的神色。
“……哀家是太皇太後,宮中家法能解決的,還是不要爭到朝堂上的好!”謝紋看著仍舊跪著女子,此時的她顯出無限馴服的姿態。
“哀家帶你這兒,是想向明聖昭獻皇後請罪,哀家當年一念之差,在娘娘麵前保了你的命,如今,你卻連擅自幹涉邊疆軍務的事情都敢做,若非永寧王駁回,一旦因此釀成巨禍,你便是萬死也難贖罪!”下定了決心,謝紋的語氣反而平靜下來,“哀家為皇帝存體麵,你將這份奏表抄一份,了結此事!”說著,謝紋從袖中取了一份素箋,讓仁慶皇太後遞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