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六(1 / 3)

腫瘤特效驗例聞見記

祖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也是人類征服腫瘤之有力武器。經由許多年實踐研究與總結,中醫對於腫瘤病因病機之認識,漸趨一致:氣滯、痰飲、濕濁、瘀血、熱毒等實邪為致病之元凶;人體氣血陰陽之虧虛為受病容邪之基地。因而醫家從各自之理論認識、實踐經驗以及所居方域之氣候、人情、水土、體質等不同,治法亦因而有所差異,然總不出扶正、祛邪兩大法門。於扶正法中,有偏重益氣者,有偏重養陰生津者,亦有使用養血滋陰或溫潤助陽法者,各隨醫家臨證決策,隨宜而定。而於祛邪門中,有強調癌症為蓄毒不流,鬱結日久而成,其間致病之毒可為化學致癌物或各種物理輻射,亦可為病毒及生物損傷。故投以大劑清熱解毒,或以毒攻毒,其理論根據為“邪去正自安”也。除獨用抗毒法外,臨床多以數法兼行,亦有以清熱解毒、活血祛瘀、軟堅散結為治療腫瘤“三原則者”。而通達之論,則將各種病因病機綜合推斷,然後各據患者四診八綱,因人而施。如有醫家以“五因六法”為立法之本者:“正氣虧虛-扶正固本;毒根深藏-清熱解毒;久病必瘀-活血祛瘀;氣鬱痰結-理氣化痰;肝鬱氣滯-疏盱解鬱;以及症瘕積聚本病本法-軟堅散結。”以上所述雖仍支離破碎,信手拈來,未成係統,然皆為治療腫瘤之正法,為當代中醫遵循之準繩。不僅如此,即或民間治療腫瘤,方法雖然繁多,總亦不越以上範疇。今擇三例,皆經餘親自核實而療效確鑿者,詳述其治法,以供讀者參考。

例一對口蕈治胃腺癌例

患者徐某,年過知命。早歲曾為高級職員,後調至某糧店當營業員。年方半百時得胃腺癌症。化療及中草藥悉遵醫囑,與醫家配合默契。雖屢經複發,尚能調攝自護。其時約在七十年代初,具體年月已不複記憶。忽一日舊疾發作,胃脘腫脹高突,疼痛不可忍,且滴水不能飲,以小匙少少與之亦必吐出。飲食更無以進,僅靠靜滴葡萄糖液以維持生命。幸其老妻敏慧,痛哭流涕之餘,聞說對口蕈可治此病,即急函各地親朋好友,從速尋覓。競得某地一老太將珍藏數十年之一枚稀世之物,奉送與彼。據雲此物乃新死之人口含金器者,其氣自口直上棺蓋,日久於蓋外對死者口處,生一毒蕈,即對口蕈也,采歸陰幹,妥為收藏,可治諸般毒瘡。幹品色紫黑,僅如綠豆大,該老太以十數層絹布包作一大團,可見其珍藏之謹也。徐家得蕈,如獲至寶,急急放入小碗中,加清水數匙,待稍軟潤,即隔水蒸燉,燉畢速送醫院,此時頓見奇跡:以小匙少少灌入徐某口中,竟不吐,連續將小半碗藥汁飲盡,終不見吐,過數小時飲以葡萄糖開水,亦不吐,次晨喂以米飲,亦能受納。於是蕈中加水燉取二汁,複喂飲如幻,最後連蕈吃下。由此嘔吐立止,一周後,脘中脹痛消失,病灶恢複至發作前之程度,漸可正常飲食及自理生活。一月後竟上班複工。以後仍服某院之草藥及接受化療。五個月後,舊病再次反複,因無從覓取對口蕈,而終致不救。

例二腦間隔占位吃核桃枝煮雞蛋例

某局會計俞先生,浙江海鹽鄉下人也,妻室及子女均在原籍,其長子19r70年弱冠之歲,患頭痛,治之未效,痛勢漸劇,至難以忍受。速來滬至華山醫院神經科檢查,確診“腦間隔占位”性質未定,作放療後返鄉,有所好轉,症未全消。其父覓得內服核桃枝煮雞蛋方,即設法購買核桃枝,囑其子依法製服。

核桃枝須采集手指粗之枝條,太粗者過老,太細者過嫩,均不合標準。每日以鮮枝200g,加水煮沸後文火煎熬四小時,蓋核桃枝有毒,久煮可以去毒,同時加入原隻雞蛋四枚,蛋熟時取出去殼蛋白不可破碎,於蛋上以竹針刺小洞十數個,再人原汁中燒煮,至液汁滲透蛋中而止。上午煮就後,即於早午餐之間吃蛋一枚,飲汁一杯。於下午午飯與晚飯之間吃第二枚蛋,再飲汁一杯。晚飯後吃第三枚蛋,又飲汁一杯。尚餘一蛋,留至次晨起床盥洗後吃,仍飲隔夜之液汁一杯。同時隨即燒煮當日之藥蛋。

俞子按上法一日不問,連續服用一年有半。初服三個月後,症漸緩解,以後諸症漸消,康複如平人,讀書勞作,一切如常。年半後即停藥,從此一直保持健康,以至結婚生子、成家立業,均無影響。餘寫此文前,適退休多年返鄉養老之俞老先生來滬省親,餘借機再次詢訪,俞老謂其子已病愈二十六、七年。今已四十八歲矣。除反應略遲鈍外,並無他異,可謂根治也已。聽說當時俞子住於病房,同事病友告其曰:有人與其同病,以核桃枝煮蛋食之得愈,其人住武夷路某弄某號。俞先生親往尋訪谘詢,確係腦瘤患者而得愈者,遂信心堅定,囑子依法治療。此外尚有區委李副書記(現已離休多年),亦為俞老先生提供一個例證:李書記早年於部隊工作,有一戰友因頭痛劇烈經有關醫院確診為“腦瘤”,當時尚無手術條件。患者帶病隨軍,至山東休整時,適住一果農家中,該農自謂能治此病。即剪取核桃樹枝條數根,斬斷劈碎,煮水與飲,竟得疼痛顯減。臨行時果農贈送核桃枝數大捆,服後竟至症狀全消。建國後,李與其於部隊又共事近十年,病未複發。以後各自轉業,李至上海,彼去福建則信息中斷。核桃枝治腫瘤之療效,尤其治療癌症之療效,尚未肯定,而上述三例雖屬良性,亦是奇跡,是否該物對於腦腫瘤具有殊效,尚待研究。

核桃枝有毒,關於減毒方法,金有景先生於《抗癌食藥本草》一書中提供三個途徑,足資參考:“一是久煮,一般煮上四、五個小時,直接喝核桃枝煮的藥汁,問題就不大了。二是群藥共煮。三是加食物(瘦肉或豬羊等內髒)共煮。”錄之以供參考。

例三

晚期胃腺癌以傳統中藥治愈例

鳳某,即針灸類病案中腎虛感寒、為針合穀複溜立效者,係某商店營業員。退休後久居浦東農村,不來治病,故十餘年不通音聞矣。數月前機緣巧合,適相邂逅。其告餘曰:1989年底彼患胃痛,大便隱血(++++),北蔡衛生院攝片示胃小彎潰瘍O.8cm,伴增生糜爛。由於治療無效,病情加甚,複由川沙縣人民醫院胃鏡檢查,並切片化驗,確診為惡性病變。建議手術及化療,因懼而不就。聞及川沙縣某衛生院有一孫姓中醫頗善治此病,即於彼醫處服約七閱月,竟得病愈。1993年經周浦人民醫院胃鏡複查,證實其病灶消失。餘囑其將藥方寄餘研究,其隨即寄來處方近三十張,查其日程為連續處方,有三首不同處方相繼使用、餘稍加歸納,錄其方於下:

第一方:1990年2月22日起服至三月底,連續服用四十天。

生黃芪18g生地榆15g豬茯苓各12g蓬莪術8g製蒼術9g生甘草18g蛇舌草30g陳皮6g佛手12g赤芍12g藤梨根15g紅棗20g牡丹皮15g瓜蔞皮12g象貝母lOg明黨參12g

第二方:1990年4月1日起服至八月初,連續服用四個月。

生黃芪30g黨參12g焦白術15g甘草3g川石斛20g製黃精30g製萸肉5g鹿角霜12g仙靈脾9g破故紙12g五味子lOg蛇舌草30g蓬莪術12g象貝母12g黛蛤散12g(包)豬雲苓各12g烏賊骨12g炒丹皮24g紅棗12g訶子12g

第三方:1990年8月5日起共服二十一帖。

生黃芪30g大黨參各12g焦白術15g焦苡仁12g鹿角霜12g蓬莪術15g牡丹皮12g豬雲苓各12g廣木香5g炒白芍15g破故紙12g綠梅花6g娑羅子12g青防風6g佛手片12g紅棗20g甘草3g炒烏賊12g

簡析:上三方中共有之藥為:黃芪、黨參、白(蒼)術、茯苓、莪術、丹皮、紅棗、甘草,具有健脾益氣、清熱散結之功,由之奠定鳳氏癌症治療之方藥基礎,前後三方,均在此基礎上加以擴充。

第一方側重清熱解毒、製癌與化痰散結,故方中重用蛇舌草、藤梨根、生地榆、瓜蔞皮、象貝母、赤芍等品,服用四十天,重創病灶,迅掃癌毒,實為治療全過程中最關鍵之階段。

第二方減去藤梨根、生地榆、瓜蔞皮、赤芍等解毒抗癌之品。僅留蛇舌草一味,可見腫瘤經前階段之治療已得有效控製,相對呈現正氣不足,陰陽俱虛,故加入黨參、白術、石斛、黃精、萸肉、鹿角霜、仙靈脾、破故紙、五味子之類,以健脾胃、扶中氣、補肝腎、調陰陽,據用藥情況分析,患者當時應屬陽虛為甚,故溫腎壯陽之品多於養陰之物。由此可見癌症患者之選方用藥當以辨證為前提,確是陽虛,亦可適當投以溫熱助陽之品,不必以癌症內蘊熱毒而肆用寒涼。

第三方於第二方中減去部分溫腎藥,而成益氣健脾化濕,兼以溫陽行氣消癌之方。蓋此時病勢漸退,正氣尚待恢複,將清熱解毒以製癌腫之品全數撤去,以傳統中藥配成扶正祛邪同用之方,以為最後收功之治。

上述三方首方重於抗癌,二方偏於溫養,補中有攻,攻補兼施。末方寓攻於補,扶正禦邪而竟全功。三方之用藥各有側重,層次井然,合於普明子《醫學心悟》以初、中、末三法以治症瘕之旨,故收藥到病除之效。

外科類

養血生發斑禿痊

有孫會計者,年半百許。早歲曾患肺癆,雖然藥餌常進,依舊體質漸損。所以年方知命,而頭發漸漸花白,且不時脫落。1975年春夏間,忽片片脫淨而成斑禿:右耳上方、頭後枕骨上緣及左耳後上緣為三大塊,均約2×2cm大小。其次,較小之禿斑尚有數處。某醫院同時采用內服外塗措施,治療數月依然如故。改用牛奶注射於患處皮內,實在痛極難忍,而強忍之,每周一次,又治數月,仍無進展。於是邀餘用中藥治療。診得脈弦細,舌淡紅,知係本元不足,加以作務勞心,漸致氣血虧損。經曰:發為血之餘,腎之華在發。又曰:腎藏精,肝藏血。肝腎精血充足則美髯而華發;精血衰少,則須頹發落。故其治法宜調養肝腎,益精補血,精充血足秀發自生。選用《醫宗金鑒》之“神應養真丹”化裁,並變通其方,且改丸劑為湯劑:

大熟地12g製首烏15g黑芝麻15g白芷3g白蒺藜6g菟絲子9g當歸9g川芎3g桑椹子15g側柏葉15g

自9月12日~12月5日,共服五十五帖,斑禿處華發複生。據患者自述服二十帖後,發已不脫,禿處漸有頭發生長,又服三十餘帖,即完好如初。

按:脫發一症,多因肝腎虧損、血虛不能上榮,風邪乘虛而入所致,此為虛證,“神應養真丹”為的對之有效良方。如因肝氣鬱結不暢,以致氣滯血瘀、發失所養者,則須疏肝解鬱、活血化瘀,《醫林改錯》“通竅活血湯”用之有效。餘嚐見脫發而口苫咽幹、膽熱脾虛者,投小柴胡湯而得效(見“小柴胡湯治驗選”)。而餘臨證所見仍以肝腎虧損為多,用神應養真丹外,黑芝麻、桑椹子、側柏葉亦為養血生發之妙品,少佐白芷以通竅道,則其效更彰也。

簡易便方愈臁瘡

餘素習中醫內科,旁及女科及針灸,通常不治外科病。然亦常有外科小恙前來索方者,蓋圖便利也。一日有黃姓翁前來就診。翁患臁瘡,病灶位於左足脛骨前麵下三分之一處,潰瘍麵約1.5cm×1.5cm,稍凹陷,滋水流溢,其色黑濁腥臭。潰麵周圍掀紅漫腫,有6cm×6cm大小。患者係兩月前被摩托車撞傷脛部而病。病發後輾展醫治,耗資千元有餘而病足依然。餘偶發遐想,不受常規之法約束,處方用藥一隨己意,內服外敷雙管齊下。內服用四妙湯加味,以清利濕毒兼以益氣活血。方為:

生黃芪30g金銀花30g全當歸15g生甘草6g地榆15g炒黃柏9g赤芍9g每日一劑,水煎服。

外用地榆粉撒摻潰瘍麵,以敷料包紮,一日一換。經治六日後紅腫顯著消退,瘡麵滋水漸幹,潰麵收斂近半。遂停止內服,專事外敷。不意連敷旬日,病灶雖斂而終不愈合。患者有一友人忽至病家探望,囑以雞蛋煮熟取黃,以文火熬取蛋黃油,以此油調地榆粉外敷患處。黃翁依法施行,不數日瘡口平斂。肌膚完好,惟病灶處皮膚尚留褐色未褪,然已得臨床治愈之效矣。

臁瘡雖非大病,常多久治不痊,耗傷氣血,抑鬱精神,損人真元。少數毒力強盛,尚有惡變可能,因而切莫以病小而掉以輕心,致遺禍殃。此病成因,總由濕熱下注、瘀血凝聚而成。故無論內治外治,須以清熱利濕、活血行瘀為大法。前用四妙湯,方中銀花、甘草、地榆、黃柏解毒利濕清熱;當歸、赤芍活血化瘀;黃芪益氣扶元、內托斂瘡。全方藥僅七味而方意周匝,是故能見速效。

治療藥中地榆及雞蛋黃油為關鍵之品。地榆昧苦酸,性寒,入肝與大腸經。具涼血止血、瀉火解毒斂瘡之功。地榆炒研成粉,外敷燙火傷效驗卓著即是其例。用以敷治臁瘡效果亦佳。雞子黃性味甘平,人心腎兩經。功能滋陰養血、潤燥熄風。因而雞蛋黃油既可內服以治肺結核之類消耗性疾病,外敷善治燙火傷及熱、濕皰疹、皮膚潰瘍,因秉滋養之質,利於改善病灶局部營養條件,故用以收斂潰瘍,功效獨特,與地榆粉相須為用,則相得益彰。

[附]雞蛋黃油製取法

取鮮雞蛋數枚,以紅皮者為佳。煮熟,去殼及蛋白將蛋黃置金屬勺內,以文火加熱,並時時翻動勺內蛋黃。約十分鍾左右即可出油,此時蛋黃漸變黑褐色。及時將油傾人盛器內,繼續煎熬,直至蛋黃焦枯。一枚蛋黃約可出油2ml,收儲備用。

陰莖損傷性炎腫治驗

朱科長年過不惑,於1977年初,小便無故出血,亦無痛感,用止血藥十餘日而血止。至3月初尿血複至,肉眼可視見紅色,鏡檢則出血滿視野矣。在某醫院作膀胱鏡檢未見出血部位,亦無病灶發現。然陰莖中已被器械嚴重擦傷又複感染而致膿血時流。且小溲反頻,每溺時,疼痛徹心。夜間被中受熱則陰莖勃舉,舉則痛不可忍,不得已將陰莖露丁被外而睡。注射糜蛋白酶數十支,膿血僅僅稍減,疼痛則依然如故。至4月16日已經月餘,始服中藥。餘診其左脈浮數,按之軟,左尺為甚。右弦細帶滑,苔薄膩,質胖淡,中多裂紋。合參四診,顯係肝腎不足於內,陽道瘀腫於外。蓋男子之外陰,由腎精涵養,肝脈繞絡。治法當從肝腎入手,滋肝腎之真陰以治本,泄肝腎之相火以治標,稍兼祛瘀通絡、清熱解毒以消腫脹。為訂一方:

生地9g杞子15g炙龜板24g炒黃柏6g知母6g金銀花9g留行子6g石斛12g炒白芍9g淮牛膝15g三七粉1.5g(吞服)

上方加減服至九帖時,膿血顯減,疼痛亦微,夜間已可複被而睡,又進三帖,諸症俱除。

婦科類

吳竺天臨床經驗方應用

業師吳竺天先生,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副主任醫師,浙江餘姚人,早歲畢業於丁甘仁先生創辦之“中國醫科大學”。先生擅長婦科,精研醫理,嫻熟臨診,因而名播遐邇,求診者門庭若市,日無虛夕。行醫數十年來治愈婦科疑難雜病及不育症不可勝數,《解放日報》曾以“孩子滿天下”為題予以報道。七十年代以後,多種報刊報道先生事跡甚多,此處不遑列舉。先生因診務繁忙而無暇著述,乘此拙作梓行之機,選輯先生經驗方七首以廣流傳。並借以了先生“為杏林耕作,為病家造福”之芳德夙願。

一、當歸補血湯

功能:益氣養血、固崩止漏。

主治:婦人經行過期不止,經血淋漓,崩中漏下。

藥物組成:黨參12g當歸9g炒白芍12g木香4.5g製香附6g生地炭12g藕節炭12g川斷12g狗脊12g玫瑰花1.2g震靈丹12g(包)

加減法:出血嚴重者可加入阿膠烊化後衝服,腹不痛者木香、香附亦可酌減,腰不酸者川斷、狗脊可去。

孟城按:先生使用此方時,極少不用木香、香附、川斷、狗脊,蓋因婦女多見腰脊酸軟一症,故常用川斷、狗脊。至於木香、香附,先生曾曰:“人身血貴流通,調經當以行氣為主,古人雲‘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即是固經止漏之劑,亦不能一味收斂止血,必兼行氣方是正法,始不至有經止瘀留之弊。”師治崩漏用以止血者常為生地炭,藕節炭而不用他炭。生地補而性涼,藕節澀而兼通,此二味常與震靈丹同用。婦人經行將淨,經血淋漓不斷者,用震靈丹(12g)布包入煎,止血淨經頗具卓效,然經行伊始者無效,是謂“避其銳氣,擊其墮歸”者也。

先生於婦科方中恒用玫瑰花,餘舉以問焉,師曰:“玫瑰花不僅疏氣,而且行血,婦科病以凋氣血為先,故常用此品也。如病婦素來大便不通者,則易以月季花,因月季花破血通經,兼能通便,常用量為4.5g。”

二、加減桃紅湯

功能:行氣活血,調經止痛。

主治:月經不調,經前腰酸腹痛,經行不暢,或瘀滯內阻之經水淋漓不止。

藥物組成:川斷12g狗脊12g當歸9g川芎9g桃仁12g紅花6g木香4.5g製香附6g丹參12g雞血藤12g玫瑰花1.2g

加減法:月經閉阻者,三棱、莪術(各用15~30g)、留行子、茺蔚子、赤芍等可加入。胞宮不溫者仙靈脾、陽起石、紫石英等又可選用。若下元虛寒較甚者,肉桂、幹薑更宜益人。腹中脹滿者,須兼烏藥、娑嚕子。

孟城按:方中川芎一味乃先生極為善用之品,曾謂餘曰:“此物少用則升散行血,能治頭目疼痛,常用量為2.4~4.5g。用其一般劑量(9g)則善能調經,行氣活血兩兼其功。重用(15g)則反能收縮子宮,減少出血量。”又先生常重用川芎以治孕婦胎位不正,加入安胎方中,每收良效:

三、加昧舒肝湯

功能:行氣活血、舒肝凋經、清熱通絡、化瘀消症。

主治:經前乳脹、腹脹,輸卵管阻塞或積水,附件炎,卵巢囊腫等。

藥物組成:柴胡9g川楝子9g木香4.5g製香附6g紅藤30g麥芽15g敗醬草30g炙鱉甲12g炙山甲12g桃仁12g苡仁12g玫瑰花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