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2 / 2)

為了避免在生活交往中的不愉快和因物質紛爭而引起教的突,人類在社會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認識到,隻有建立一些有助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規範才能使人們自覺地去協調互相之間的盾,統一群體的行動,最終求得人類社會的延續與發展。所,禮儀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慢慢產生並形成一定的規範、準則。

每一項禮儀的產生都有一定的社會背景和原因。比如,在代,許多人都隨身攜帶武器,見麵時,伸出右手以證明手中捶武器,是和平的象征。現在這種儀式發展成為人們見麵時常隻握手禮節。

盡管人類一直沒有停止過矛盾與紛爭,但對於良好秩序、平共處環境的追求卻是一致的。這也是禮儀要達到的目的。以,禮儀的產生可以說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文明戰勝野蠻象征。

禮儀是為適應人際交往的需要而產生的,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一定的社會形態、政治經濟、文化價值取向就會產生相應的禮儀規範及行為準則。另一方麵,社會的發展、曆史的演進、文化價值取向的變化又會出現交際活動中的新觀點、新問題,進而要求禮儀產生變化,使之更適應社會,所以,禮儀是在社會發展中逐步完善的,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具有相對的變動性。

我國曆來都十分重視禮儀的社會功能,把禮儀擺在治國安邦的高度。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用法製的方式治國,用刑法懲罰不守法者,百姓就隻會避免幹壞事而不知禮義廉恥;如果以仁義之道治國,用禮儀去教化百姓,百姓就不僅懂得是非榮辱,並自覺遵守社會秩序了。縱觀整個中國曆史,禮儀一直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

在現代也是如此,國民的良好禮儀,不僅反映文明發展狀況和社會風尚,更重要的是它維係了社會秩序的穩定,也是人際關係中不可缺少的行為規範,它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幫助的紐帶,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使人類社會呈現更多的和諧與合作。

禮儀規範的形成,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反複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並通過某種風俗、習慣和傳統的行為方式固定下來。這種約定俗成的規範不斷地支配或控製著人們的交往活動,它規定著人們在一定的場合中特定的行為方式和表現,告訴人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奏國歌時要起立,行注目禮;參加宴會時要穿晚禮服等。其實,禮儀就是規定了一條人們該走的固定的軌道,或者說,為人們的社會生活規定了一套應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得體,順暢;違背它或偏離它,往往會遭到社會習俗的懲罰,甚至會付出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