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2 / 2)

金桂依言給她拿來穿上,笑道:“還是姑娘自己選的好。”

那是,想她在曹大姑那兒學得東西,全是打扮的,怎能不好?就是有些風塵氣,她自己也知,總是會刻意改一些。

她吃過早膳便出去了。

日頭還沒出來,風一起,吹得人渾身發冷。

剛到廳堂,就聽見薑瓊的聲音:“阿娘,怎麼走那麼早,咱們還與阿荷說好了,今日一起去的。”

胡氏不好明說,隻得道:“等會人多擠在一起,多心煩,我會派人去金家說一聲的。”

老太太知她的意思,卻沒有說話。

她還在想金佑安這事兒,總覺得她應該不會看錯人。

當年薑濟顯與金老爺是同窗,這金老爺人就很好,很老實,而金公子在應天書院念書,平日裏也看不出哪兒不對。

她想,還是再看看,或冷下金家一下也好。

薑家長孫女終身大事,是得謹慎些。

故而一家子老早早的就出去了。

路上果然不是很擠,他們很快就出了城門。

清明踏春,多數人都會去紅玉河,來回一個多時辰,既不會疲於趕路,也領略了風光,可謂一舉兩得。

三個姑娘家這會兒正坐在一輛馬車,車裏放了點心茶水,薑瓊磕著瓜子道:“我原本還想帶魚竿來紅玉河釣魚,娘非不準,大了便是不好,那麼多規矩。”

薑瑜道:“姑娘家便得有個姑娘家的樣子。”

“是了,是了,不然不好嫁人!”薑瓊斜睨薑瑜,“姐姐越發像阿娘了,也是,過不了多久便做人媳婦了呢。”

薑瑜被她說得臉紅,啐道:“別胡說,不然我告訴阿娘去。”

薑蕙沒說話,把半塊點心塞進嘴裏,看薑瑜一眼,隻見她臉紅雖是紅,卻不曾有嬌羞,想來還未喜歡那金公子。

其實說起來,宋州人傑地靈,又有應天這樣聞名越國的書院,金佑安要不是考上舉人,還真算不得什麼。

不過也就是這一項,才使得老太太看重,念書麼,能為什麼,也還是個功名。

薑瓊看她隻顧吃,打趣道:“阿蕙,你嘴兒不停,小心長胖了,到時候我姐姐又要說,不好嫁人。”

薑蕙一笑:“是了,是了,我少吃點兒。”她坐在車窗旁,此時掀起簾子問,“我第一次去,那紅玉河一到清明,當真人多?”

“當然多了,都出來玩兒的,到時候我帶你去見見其他家的姑娘,你才來這兒不久,除了金荷,一個都不認識呢。”

“那自是好了。”她笑問,“聽說宋州公子也俊俏,是不是?”

薑瓊挑眉道:“你如何問這個?姐姐又要說了,說咱們姑娘家,不能提及男兒的。”

薑瑜氣了:“你們說好了,我才不管!”

那二人哈哈笑起來。

行得會兒,馬車緩緩停下。

三個姑娘下得車來,薑蕙往前一看,隻見是紅玉河到了。

說是河,便真是一條河,寬約三四丈,也不知有多長,一眼看不到盡頭,河兩岸種了春柳,此時已發了新芽,嫩綠生出來,帶著清新的春意。

再旁邊,便是一大片草地,中間有個亭子,裏頭已經有人坐著在下棋了。

薑瓊興奮道:“幸好咱們來得早,可以選個好地方!”

她熟門熟路的,快快往前走去。

老太太道:“莫急莫急,小心摔了,這丫頭!”

老爺子則跟薑濟顯說話:“聽說今兒何家也來,何老爺子愛吃茶,一會兒我叫人送些明前茶去。”

薑濟顯道:“阿爹莫操心,何老爺子前不久回老家探親去了,再說,何大人也不喜這些,貿貿然送東西,反倒不好。”

“也罷,你總是清楚。”老爺子笑笑,這二兒子雖不是原配所生,可如今卻是薑家的頂梁柱,薑家也是第一次出了個入仕的,這叫老爺子無比驕傲,也最為看重薑濟顯,一切期望都放在他身上,“老二,你做事我沒有不放心的,但凡要疏通的地方,你盡管與你娘說一聲。”

薑濟顯道了聲好。

老爺子便慢悠悠往河邊看垂柳去了。

薑瓊已經吩咐下人選好地方,把案幾設下,擺了瓜果點心。

胡氏抬眼間見前方一輛馬車停下,麵上一喜,等到馬上女眷緩步下車,她迎上去,口中笑道:“何夫人,沒想到那麼巧,這兒遇上了。”一邊招呼女兒,侄女兒來問好,“快些來見過何夫人,和何大姑娘,何二姑娘。”

那何夫人一張鵝蛋臉,從眉眼看,年輕時應也是生得不錯的,隻現在不過三十來許,頭發竟已花白了一片。

見到胡氏,她有幾分輕蔑,聽到薑家姑娘來問安,見多了一人,目光便落在薑蕙臉上,誰料這一眼卻使得她心頭像被大鼓敲了一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