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坐定後,看大家的也沒見什麼緊張或是嚴肅的神情,我徹底放心了——雖說他是那刁蠻雲鶴的爹,可畢竟也是那仁義雲湳的爹。
老爺子連說帶笑的講了一串韃語,蔣荌荿給我複述了大致內容,無非就是感謝大家的光臨,這一年即將平安過去,很榮幸能和大家一起辭舊歲迎新年之類的。
之後就有盛裝打扮的姑娘們往每位客人的桌上端飯菜了,借此空隙,蔣荌荿又將這蘇奈爾的飲食文化說道了一番:
以奶為原料製成的食品,韃語稱“查幹伊得”,意為聖潔、純淨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製成的食品,韃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
奶製品一向被視為上乘珍品,如有來客,首先要獻上。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製品,如:酸奶幹、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餘種,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
肉類主要是牛、綿羊肉,其次為山羊肉、駱駝肉和少量的馬肉,在狩獵季節也捕獵黃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七十多種。韃族吃羊肉講究清煮,煮熟後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鮮嫩,特別是在做手把羊肉時,忌煮得過老。為便於保存,還常把牛、羊肉製成肉幹和臘肉。
在日常飲食中與紅食、白食占有同樣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也有用炒米做一種叫做“崩”的食物的,它是炒米加羊油、紅棗、紅、白糖拌勻,捏成小塊,就茶當飯。
未經蒸炒的糜子多用來與肉丁煮成粥,糜粉可以烙餅;最常見的是麵條、烙餅、韃族包子、韃族餡餅韃族糕點、新蘇餅等。
尋常見到的奶茶也是不簡單的,尤其是韃族牧民喜歡將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都用於煮在其中,這種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酒則更不用多說,最有特色的便是奶酒。韃族釀製奶酒時,即先把鮮奶入桶,然後加少量嗜酸奶汁作為引子,每日攪動,三至四日待奶全部變酸後,即可入鍋加溫,鍋上蓋一個無底木桶,大口朝下的木桶內側掛上數個小罐,再在無底木桶上坐上一個裝滿冷水的鐵鍋,酸奶經加熱後蒸發遇冷鐵鍋凝成液體,滴入小罐內,即成為頭鍋奶酒,如度數不濃,還可再蒸兩鍋。
以上種種,我在漸滿的桌上果然都逐一看到了,本不是很愛吃羊肉的我,終於還是拜倒在這些美食麵前,不禁大快朵頤。小荌荿瞧著沒見過世麵的我,搖搖頭:“就這樣你就知足了?明日還有烤全羊,到那時在感歎吧……再說說你這吃相,拿什麼和人家比啊,連雲鶴都比你強……”
我正欲戳他,他皺眉閃過:“你手上有油!”
我不悅的收回手:“在貶低我,就用你的衣服擦手!”
我暗暗掃視全場,客人很多,大多是老爺們兒,他們的吃相真比我誇張多了,我真心覺得小東西就是想氣我!
雖說雲家是韃族,屬於走豪放路線的那種,可行事場麵上卻真真透露著大家風範,光說這吃東西,冷毛巾、熱毛巾搭配著不同的菜色都不知上了多少條!我起初還想尋著蔣荌荿問個所以然,後來索性就學著在座的人,給什麼用什麼了。
吃了差不多,已經有很多人端著酒杯朝老爺子敬酒了。我谘詢了小東西,決定也上去敬一杯,就算沒什麼可討好的,也得要謝謝人家的招待啊。
我維持著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儀態走到老爺子桌前,一路上察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