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廚不食索時新,每見花開即苦春。白日臥多嬌似病,隔簾教喚女醫人。
《漁隱叢話》雲花蕊夫人詞與王建此《宮詞》“紀事雖異,造語頗同。花蕊之詞尤工,建為不及也。”今附於左。
(附)花蕊夫人宮詞
廚船進食簇時新,侍宴無非列近臣。日午殿頭宣索膾,隔花催喚打魚人。
(附)杜牧之宮詞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附)白樂天宮詞
淚滿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附)王昌齡宮詞
寶仗平明金殿開,暫將紈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苕溪叢話》雲:“餘閱王建《宮詞》,選其佳者,亦自少得,隻世所膾炙者數詞耳。其間雜以他人之詞。”如前數詞是也。
解王守澄
先朝行坐鎮相隨,今上春宮見長時。脫下禦衣偏得著,進來龍馬每教騎。嚐承密旨還家少,獨奏邊情出殿遲。不是當家頻向說,九重爭遣外人知。
唐王建《宮詞》舊跋雲:“王建太和中,為陝州司馬,與韓愈、張籍同時。初為渭南尉,與宦者王守澄有宗人之分。因過飲以相譏戲,守澄深憾之,曰:‘吾弟所作《宮詞》,禁掖深邃,何以知之?’將奏劾,建因作詩以解之,事遂寢。”
望夫石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山頭日日風複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複齋漫錄》雲:“陳無己《詩話》雲:‘望夫石,在處有之。古今詩人,惟用一律。黃叔達以顧況為第一雲:“山頭日日風複雨,行人歸來石應語。”語意皆工。江南望夫石,每過其下,不風即雨,疑況得句處也。’餘家有《王建集》,載《望夫石》詩,乃知非況作。豈無己、叔達偶忘之邪?”《苕溪漁隱》謂:“荊公選《唐百家詩》,亦以此列建詩中。則無己、叔達之誤,無疑矣。”
(附)劉禹錫望夫石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望來已是幾千載,隻似當年初望時。
《複齋漫錄》雲:“陳無己謂《望夫石》詩語,古今一律。惟禹錫雲:‘望來已是幾千載,隻似當年初望時。’語拙而意工。”
愚謂郭功父一詩,亦善於形容。今附於左。
(附)郭功父望夫石
杜鵑啼血春林碧,妾有離愁思今昔。上盡高山第一峰,目亂魂飛化為石。化為石,可奈何?淚懸白露衣薜蘿。千古萬古望夫恨,一江秋水寒蟬多。漢家天子點征役,良人荷戈歸不得。此身未老將何從,不似山頭化為石。
愚按:此石在處有之,世俗相傳,以為其夫出役,妻登其山望之,遂僵為石。郭詩正是模寫此意也。
唐昌觀玉蕊花
一樹籠鬆玉刻成,飄廊點地色輕輕。女冠夜覓香來處,惟見階前碎月明。
《高齋詩話》雲:“今瑒花,即玉蕊花也。王介甫以之比瑒,蓋瑒,玉名,取其白耳。黃魯直又更其名為山礬,謂可以染也。廬陵段謙叔,多聞士也。其家所藏異書古刻至多,有楊汝士《與白二十二帖》雲:‘唐昌玉蕊以少故貴,自來江南,山山有之。土人取以供染事,不甚惜也。則知瑒花之為玉蕊,無疑矣。’傅子容見此帖,乃作絕句雲。”
(附)傅子容絕句
比瑒更礬總未佳,要須博物似張華。因觀異代前賢帖,知是唐昌玉蕊花。
胡苕溪雲:“唐昌觀玉蕊,鶴林寺杜鵑,二花在唐時為盛,名聞天下。玉蕊花尤有詞人賦詠,《唐百家詩選》載王建詩。《劇談錄》中:‘上都安業坊唐昌觀,舊有玉蕊花甚繁,每發若瑤林瓊樹。元和中,春物方盛,車馬尋玩者相繼。忽一日,有女子年可十七八,衣繡綠衣,乘馬,峨髻雙鬟,無簮珥之飾。容色婉約,迥出於眾,從以二女冠、三小仆。既下馬,以白角扇障麵,直造花所,佇立良久,令小僮取花數枝而出。將乘馬,回謂女冠曰:“曩有玉峰之約,自此可以行矣。”時觀者如堵,皆見。舉轡百步,有輕風擁塵隨之而去。須臾塵滅,望之已在半天,方悟神仙之遊。’劉夢得亦有詩雲。”
(附)劉禹錫玉蕊
玉女來看玉樹花,異香先引七雲車。攀枝弄雪時回首,驚怪人間日易斜。
(附)張籍唐昌觀玉蕊
九色雲中紫鳳車,尋仙來到洞仙家。飛輪回處無蹤跡,惟見斑斑滿地花。
按:右二詩,其用事皆本前說,以為神仙之遊,故附焉。
(附)白樂天集賢院玉蕊
芳意將闌風又吹,白雲辭葉雪辭枝。集賢讎校無閑日,落盡瑤華尚不知。
(附)黃魯直戲詠高節亭山礬花
北嶺山礬取次開,清風正用此時來。平生習氣難料理,愛著幽香未擬回。
《山穀詩序》雲:“江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謂之‘鄭花’。王荊公嚐欲作詩而陋其名,予請名曰‘山礬’。野人采之以染黃,不借礬而成色,故名‘山礬’。海岸孤絕處,彌陀山譯者,以謂小白花,予疑即此花爾。不然,何以觀音老人端坐不去耶?”
杜牧之
本傳雲:“杜牧於詩,情致豪邁,號為‘小杜’,以別杜甫。”
劉後村雲:“杜牧佳句自多,於唐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矯時弊。”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驗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一
《許彥周詩話》雲:“此詩意謂赤壁不能縱火,即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台中也。孫氏霸業係此一舉,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隻恐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
二喬,漢太尉喬玄二女。孫策納大喬如夫人,以小喬嫁周瑜。銅雀台,乃曹操寵妾所居。
徐柏山雲:“二喬事,自見於戰皖城之日,非赤壁時事也。牧之用事,多不審,觀者考之。”
(一)二喬,原作“二橋”,下同,注作橋玄女。按《三國誌·周瑜傳》作“喬公二女”,據改。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胡苕溪雲:“牧之題詠,好異於人。如《赤壁》雲:‘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橋。’《題四皓廟》雲:‘南軍不袒左邊袖,四皓安劉是滅劉。’皆反說其事。至《題烏江亭》,則好異而叛於理。項氏以八千人渡江,敗亡之餘,無一還者,其失人心為甚,誰肯複附之,其不能卷土重來決矣。”
後村雲:“呂溫雲:‘天下起兵誅董卓,長沙義士最先來。’與杜牧‘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皆可以倡東南勇敢之氣。”
疊山雲:“眾言項羽有速亡之罪,牧之獨言項羽有可興之機,亦死中求活意也。”
(附)王介甫題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荊公此詩,正為牧之設也。蓋牧之之詩,好異於人,其間有不顧理處。
宮詞
監宮引出暫開門,隨例雖朝不是恩。銀鑰卻收金鎖合,月明花落又黃昏。
胡苕溪雲:“此詞絕句極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見,不待明言之也。詩貴如此,若使一覽而意盡,何足道哉?”
九日齊山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暉。古往今來隻如此,牛山何必淚沾衣。
《列子》雲:“齊景公遊於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美哉國乎,若何滴滴去此國而死乎?(一)使古無死者,寡人將去斯而何之?’史孔、梁丘據從之泣。晏子獨笑於傍曰:‘吾君方將被蓑笠而立乎畎畝之中,惟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