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有二房盯著,就是他的繼母也是眼睛雪亮的,而且他也不想為這些讓大哥大嫂操心,換句話說,他也放不開去伸手。
這次完全是因為瑾哥兒參加,他被三嬸逼去陪太子讀書去了。他想著去就去吧,還能怎麼樣呢?可是結果竟然中了!一開始看著那回來報喜的人,他愣是沒反應過來。等反應過來自己中了之後,他是真覺得這讓他自己又驚又喜了。
賈璉考不下去了,這事兒周小嫻是知道的。本來周小嫻是不想管這些的,不過這幾次去榮府的時候,王熙鳳的做派明顯觸到她的底線了,雖然她自己覺得做的很隱秘,但是這些隱秘也就是沒人去查,真要去查了,那證據可以一堆一堆的往外拿了,周小嫻隻是派了身邊的人跟了王熙鳳身邊的旺兒兩天,就什麼都查出來了。所以她打算讓胡氏和黎氏一起去製一製王熙鳳,這黎氏沒進門之前那一小段時間,王熙鳳和胡氏是一個沒壓過一個,按周小嫻的想法,就算加上黎氏,這王熙鳳也不是好對付的。更何況,賈璉隻是個舉人,而賈珠卻是個進士來著,要知道這妯娌間比的不就是這些嗎,一開始如果黎氏就在下風,和別人對著,她可能還有翻盤的機會,和王熙鳳,她是不要想了。
周小嫻就奇了怪了,你說這王熙鳳前一世她放利子錢也就算了,雖然說是因為要養活府裏一大家子,後來到底有多少進了她自己和王夫人的腰包,這就沒人知道了。
可是這一世管家的是大房的胡氏,因為有周小嫻的關係,榮府早早的換下了國公府的牌子,府裏的下人也裁了近一半,更不要說張氏去世前對府裏的那些下人的監察製度的改革了。所以胡氏管家管的比張氏一開始要輕鬆多了。
而且張氏還規定了每個月要大家坐在一起把賬對一遍,所以每房每個月具體花銷是多少記得都很清楚。而且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大家才知道雖然大老爺喜歡沒事買一堆東西,像是古扇古董之類的,但是二老爺養清客的銀子比大老爺買這些的還要多。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每房都要開始記自己的賬。
賈母一開始當然不同意這些,她喜歡小兒子,自然希望二房能從中多拿些好處,畢竟以後這個家都是大房的。可是張氏說的有條有理,她不同意也要拿出理由來,不要說她沒理由,就是有也站不住腳,而且又有周小嫻在一旁給張氏幫腔,這規矩就這樣定了下來。
張氏去世後,這規矩也沒有變就是了。
沒了那麼多吃幹飯的下人,也沒了王夫人在這中間折騰公中的這些產業,胡氏管起家來可以說是妥妥當當的。
黎氏除了管好自家的院子,從來不會和她的大嫂去爭什麼管家權,她看的很開,這個家到最後都是大哥家的,他們以後都要搬出去,爭來爭去又有什麼意思。而且如果婆婆還在,那麼以婆婆對小兒子的喜愛,他們家說不定能多分些東西出府,可是現在,婆婆已經去世了,公公從來不管這些,以後這個家還是要靠他們自己,黎氏自然是好好整理自己的嫁妝,外加幫著相公整理婆婆留給他們的莊子了。
王熙鳳那裏就不一樣了,她本來就是個閑不住的人,而且她也確實有那個能力,讓她隻管自家的小院子,確實是大材小用了,可是這是居家過日子,最重要的就是把後宅安排好,最不濟的,至少不能給家裏帶來災禍。
這王熙鳳可是什麼都占著了。而且自從賈珠中了進士,她的態度囂張了不是一星半點,雖然周小嫻沒能具體看出來她哪裏囂張了,可是從下人報給她的那些放的利子錢的時間以及金額的大小,看的還是很清楚的。
這頻率提的快了兩倍不止。
真是不要命了!周小嫻真是不明白了,這王熙鳳要是真有能耐多開幾家賺錢的鋪子好了,這利滾利的事雖然和空手套白狼差不多,做的都是無本的生意,可是這樣的損陰德的事,難道王家沒有教過她這事是不能多做的嗎?
京裏也不是沒有人家做這些事,不過都是銀錢周轉不過來的時候,偶爾為之,從來沒有像王熙鳳這樣的把它當成一種生意來的,這種事雖然來錢,可是就連周小嫻這個不是這個時代的人都知道這種事是對子孫不好,這王熙鳳已經超越這個時代的眼界了,她是一點都不在意啊!
可是,她不在意是一回事,周小嫻管不管就是另一回事了,本來如果和她沒關係,她才懶得管呢!但是雖然他們這一房已經分家分出來了,她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榮府真出了什麼事,落得被查抄的下場。
在她的記憶中,這賈府被抄的原因裏,有一條就是重利盤剝。
比較私心的來說,這榮府要是出了什麼事,雖然一般也不會搭上他們都尉府,可是以後,這一大家子還不是得搬到都尉府來麻煩她,那個時候出於同族的情誼,她是怎麼也不能把人趕出去的,這可就是狗皮膏藥,甩都甩不掉了。
那個時候,她可就要欲哭無淚了。
這次賈璉考中了進士,而且也就比賈珠晚了半年而已,這朝廷就算養再多的冗官冗員,這空出來的位子也沒那麼多,出了頭幾名的不是進了翰林院,就是點了小小的官職,其他的都是在家待著等調令而已。
這賈珠和賈璉自然是是一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