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出挑反而不好,後位穩固,嫡子出挑,有她們這些人什麼事啊,可笑的是她的那些娘家人還不知足,真不知道腦袋裏在想些什麼。

黎妃娘娘想的什麼,周小嫻是不會知道的,不過頌國公府做的那些事她可是摸得清清楚楚的,本來她覺得這頌國公府雖然人多了些,但是那種成天往自己身上攬事的人還真沒有過,但是自從賈元春嫁過去之後,這就成了上輩子的事了。

所以說,不要小看女人的戰鬥力。

本來嫁進頌國公家,元春就有些不樂意,但是那個時候進宮無望,以她將軍府的門第找個國公府已經不錯了。

所有人包括王夫人都覺得女兒這樣的婚事已經不錯了,但是元春自己可不這麼覺得,國公府那麼多哪裏能和宮裏的娘娘相比,本來她隻是心裏有些可惜,畢竟即使進了宮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熬出個頭,可是現在身邊就有個小姑子成了皇妃,再想想她比自己低了不知道多少的家世,元春怎麼想怎麼不是滋味。

不過,雖然心裏酸的要死,但是這並不妨礙她在外麵頂著黎妃娘娘的名頭在外麵拚命的攬錢。

要知道雖然她的陪嫁不少,但是這些年下來為了能夠在國公府裏站住腳,花錢就像流水似的,可是即使這樣,也沒能從她大嫂駱氏手裏占到多少便宜,也就是前年駱氏懷孕,她才把管家權拿到了手裏大半年,可是駱氏月子一過完,她手上就隻剩下針線房和廚房兩處,雖說廚房的油水不少,可是真正到她手裏一個月就二百兩,一年也就兩千兩多一點,做什麼都不夠啊。

她的丈夫雖然是大房嫡子,但是大房有四個嫡子,她的丈夫行二,既沒有大伯受重視,也沒有小叔子受寵,在家裏不尷不尬的,元春也是明白自家的處境,才想著撈著管家權多撈些錢財,光是籠絡府裏的下人就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可是幾年一算,這付出的與回報的根本就不成正比,倒是駱氏懷孕的那一年,她把所有能動的錢全拿出去放了例子錢,賺回來不少。

不過自從她的娘家大嫂因為例子錢的事被官府抓了,她就再也沒動過這個念頭,也是她運氣好,在腦袋被放貸的誘惑迷惑的時候,有了這麼個警鍾“哐當”把她砸醒了,要不然這差不多也就是她以後的下場了。

不僅是她,京裏其他人家哪個不以那個王家女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引以為戒的,又或者是感到慶幸不是自己被抓大的,賈家的事實在是鬧得不小,不過也就是因為這樣,往後幾年不管是包攬官司的還是放例子錢的都少了很多。

少了這麼個賺錢的法子,元春自然要想其他法子,開源節流,節流放在她身上是不可能了,隻能想著開源,她知道因為黎妃是庶女的關係,所以在黎妃沒進宮的時候家裏沒幾人對她重視的,而且因為她是公公年輕時候很寵愛的一個妾侍生下來的,所以婆婆可以說是很討厭她,本來生母還在世的時候,她對娘家還有些眷戀,可是自從生母去世後,她就再也沒有給過好臉色給她們看,不過因為皇上重孝這一點,麵子上過得去罷了。

因著婆婆的關係,要說這府裏的大夫人也是個倔性子,她不喜歡這個庶女,所以即使她成了皇妃,也不能改變她的喜好,而且她連樣子都不想裝,大房的這些嫡子嫡女因為母親的關係和黎妃的關係也不好,不過元春不一樣,丈夫對著這位庶姐沒什麼想法,她可不一樣,本來他們這一家也不受寵,為什麼不能為了自己找一個有力的靠山呢?

元春也是膽子大,婆婆身子還那麼好,她就敢和婆婆對著幹,其實黎妃在宮裏位子穩穩當當的和頌國公家那位大夫人的性子有很大關係,她不喜歡這個女兒,所以家裏人都不許去抱她的大腿。

這種性格在很大程度上給黎妃省了很多煩心的事,但是家大業大,不是說大房不去就沒有人去的,隻是黎妃自己看不上,她自己雖然是庶女,但是還是不希望和和家族的那些旁支庶族來往那麼密切。

本來在她還是個小小的妾侍的時候是沒有這些想法的,但是自從九皇子登基,她成了黎妃後想法自然就不一樣了,她不想原先和她關係差的族人靠自己上位,但是每每看見那些人有求於自己的時候,她的心裏又會止不住的感到驕傲。

本來她雖然不希望家裏那些人靠著她上位,但是現在看著那些人不斷拖著他往死路上走,她還是希望比起那些藩王什麼的,家裏人還是來抱她的大腿吧。

所以在元春不斷的向她示好的時候,她沒怎麼猶豫就同意了。她也是希望借著這個契機,和家裏人把關係緩和一下,至少讓他們別再去那些異性王府了。

不過效果好像不怎麼樣就是了。

不過這些都和周小嫻沒什麼關係了,也不能說沒關係,元春倒是托了王夫人到她這兒商量了做生意的事,不過都被她找理由拒絕了。

天知道她自己的那些生意利潤高的嚇人,這些年慢慢的縮減產業不就是怕被上麵盯著,要知道這沒兩年打起仗來,國庫空虛,可就是從那些商人身上擠那些糧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