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欲取先與,掌握取舍(1 / 1)

欲取先與,這種做法表麵上看來不劃算,其實是高明的謀事策略。先給對方一些恩惠,讓他嚐到甜頭正高興時,你再提出“欲取”的目標,容易成功。因為這個時候,對方心情好,在“受人滴水之恩,定當湧泉相報”心理驅動下,會滿足你的要求。

清朝有位富商新蓋了一處庭院,豪華富麗,美中不足的是缺少文化氣息。有人建議富商在牆上掛上幾幅鄭板橋的字畫來提升高雅氣質,商人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去求見鄭板橋,卻幾次被擋在門外。

商人發誓要尋到鄭板橋的幾幅字畫。他安排手下人四處打探鄭板橋的生活習慣和愛好。手下人打聽到鄭板橋愛吃狗肉,商人決定從這件事上入手,把鄭板橋的字畫搞到手。

這天,鄭板橋出來散步,忽然聽見遠處傳來悠揚的琴聲,曲調優雅,感到奇怪,這附近沒聽說有什麼人會撫琴呀?於是尋聲而去,發現琴聲出自一座宅院。

院門虛掩,鄭板橋推門進入,眼前的情景讓他大感驚訝:庭院內修竹疊翠,奇石林立,竹林內一位老者鶴發童顏、銀髯飄逸,正在撫琴。哎呀,這不分明是一幅畫嗎?

老者看見他,琴聲戛然而止。鄭板橋見自己壞了人家的興致,有些不好意思。老者卻毫不在意,熱情地讓他入座。兩個人談詩論琴,頗為投機。談興正濃,突然,飄來一股濃烈的狗肉香。鄭板橋頗感詫異,口水禁不住要流下來。

一會兒,隻見一個仆人捧著一壺酒,還有一大盆爛熟的狗肉,送到他們麵前。一見狗肉,鄭板橋的眼睛就粘在了上麵。老者剛說個“請”字,他連故作推辭的客套話都忘了,追不及待地狂喝猛吃起來。

風卷殘雲般吃完狗肉,鄭板橋這才意識到,連人家尊姓大名還不曉得,就稀裏糊塗在人家這裏大吃了一通。現在酒足飯飽,總不能這麼一甩袖子,說聲“告辭”就走吧?然而,又該怎麼答謝人家呢?留點銀子嗎?不僅太俗,而且自己出來散步也沒帶錢呀。於是,他對老者說:“今天能與您老邂逅,實在是幸運,感謝盛情款待,我無以為報,請您找些紙筆,我畫幾筆,也算留個紀念吧。”

老者似乎還有點不好意思,連聲說:“吃頓飯不過是小意思,何必在意?”

鄭板橋以為他不稀罕書畫,便自誇說:“我的字畫雖算不上極佳,但卻是金錢買不到的。”老者這才找來紙筆。鄭板橋畫完,又問老者的名姓。老者報了一個,鄭板橋覺得耳熟,但酒喝多了腦子發脹,卻又想不起是怎麼回事,便在落款處題上“敬贈某某某”。看著老者滿意的笑容,這才告辭離去。

第二天,鄭板橋親筆畫的幾幅字畫就被商人掛在了自家的客廳裏,前來欣賞的賓客們原以為他是從別處高價買來的,但看到字畫上有他的大名,這才相信是鄭板橋先生特意為他畫的。大家都佩服富商謀事的手段高明。

這個人用的是“先賠後賺”之計,也就是欲取先予,獲得了成功。下麵更是一個經典的範例。美國人出外旅遊,有一個去處可以不花一分錢,甚至還有節餘,這個地方就是大西洋賭城。從紐約出發,到那裏來回車費才 20 美元,到達後馬上可以得到賭城當局饋贈的 15美元現金,還有一頓豐盛的自助餐。第二次來時,憑車票又可以得到8美元的回贈。

這是賭場老板謀利的一個妙著兒,吸引顧客前來,來得愈多愈好,因為到賭場來而不賭者寥寥無幾,不管賭客運氣如何,總體上是賺少賠多。因此,所謂來去不花錢,實際上花費的是賭場老板從顧客身上賺來的零頭。得到最大好處的當然是賭場老板,但顧客的心理上還能承受。這就是賭場老板的決竅。

史學家範曄說:“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不知與之為取。”正是對得失觀的一語道破。

得與失的互相轉化,有時不是馬上可見的,但懂得其中奧妙的人,會掌握取舍的主動權,讓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投資才有收獲,有付出才有回報,要辦成大事,不投資是很難取得效果的。

“愛予者易得,送福者福來”,人世間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報,沒有無回報的付出,也沒有無會出的回報。付出越多,得到的回報越大。隻想別人給予自己,那麼“得到”的源泉終將枯竭。

[識破厚黑點睛]

1.欲將取之,必先予之,運用取舍的謀事策略。

2.懂得取舍,得失之間的轉化,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