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男”。其實,持這種觀點的人未免過於迂腐。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倘若遇到一個不賞識你的上司,整天度日如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盡管你使盡渾身的解數也永無出頭之日。在這種情況下,棄暗投明改換門庭也並不是什麼難堪的事。“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天下之大又何必吊死在一棵樹上呢?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跳槽攀高枝乃是人之常情,犯不著為此而大驚小怪。過去有句話,叫做:“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賣豆腐。”後來這句話的後半段改了,改成:“處處不留爺,爺當個體戶。”再後來。又有人把它改成:“處處不留爺,爺去當散戶。”散戶,就是以少量資金去炒作股票的人。從這句話的演變,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為了自己的前途,每個人都可以而且應該為自己多謀幾條出路。
中國著名謀略家呂尚,就是一位跳槽攀高枝的行家。呂尚又名薑子牙,是我國上古時期最為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薑子牙生活在商朝末年,當時紂王無道,荒淫無度,社會矛盾急劇激化。與此同時,商王朝的諸侯周國迅速崛起,國君西伯姬昌(後為周文王)勵精圖治有代殷商之勢。薑子牙生逢亂世,雖有經天緯地之才,無奈報國無門,潦倒半生。他曾在商王宮中做過多年帶領卒,雖然職低位卑,卻處處留心。他看到紂王沉湎酒色,荒廢國政,幾次想冒死進諫。一則想救民於水火,二則可以因此受到紂王賞識,求得高官厚祿。然而薑子牙後來見到夫大臣比幹等人皆因直諫而喪生,隻好把話咽回肚中。他料定商朝氣數將盡,紂王已不可救藥,自己不願糊裏糊塗地替紂王殉葬。於是,他決定另攀高枝,改換門庭。
當時,姬昌立誌複興周國,除掉紂王,求賢若褐,正是用人之時。薑子牙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便在渭水之濱的茲泉垂鉤釣魚。這個地方風景秀麗,人跡罕至,是個隱居的好地方。薑子牙並非要老死林下,而是在此靜觀世變,待機而行。
這一天,薑子牙聽說姬昌要來附近行圍打獵,便假裝在茲泉垂釣。這時候,薑子牙還是個無名之輩,姬昌當然不會認得他,但薑子牙卻見過姬昌。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薑子牙故意把魚鉤提離水麵三尺以上,鉤上也不放魚餌。果然,姬昌覺得奇怪,便走上前問道:“別人垂釣均以誘餌,鉤係水中。先生這股釣法,能使魚上鉤嗎?”
薑子牙見姬昌對人態度謙和,果然是個非凡人物,便進一步試探道:“休道鉤離奇,自有負命者。世人皆知紂王無道,可是西伯長子就甘願上鉤。紂王自以為智足以拒諫,言是以飾非,卻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西伯姬昌。”
姬昌聞言,大吃一驚。心想:這位老人身居深山,何以能知天下大事?更為不解的是,他怎能把我姬昌的心跡看得這麼透徹?定然不是凡人!連忙躬身施禮,說道:“願聞賢士大名?”
“在下並非賢士,老朽呂尚是也。”
“剛才偶聽先生所言,真知灼見,字字珠璣,不瞞先生,足下就是你說到的姬昌。”
薑子牙裝出吃驚的樣子,惶恐地說:“老朽不知,癡言妄語,請你恕罪。”
姬呂連忙誠懇地說道:“先生何出此言!今紂王無道,天下紛紛,如先生不棄,請你隨我出山,興周滅商,拯救黎民百姓。”
薑子牙假意客套了一番,隨即同姬昌一起乘車回宮,一路上縱論天下大勢,口若懸河。姬昌如魚得水相見恨晚,回宮之後,立即拜薑子牙為太師,視為心腹。從此以後,薑子牙官運亨通,飛黃騰達。
俗話說,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作為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薑子牙略施小計便攀上了姬昌這棵大樹。棄暗投明,跳槽做了周圍的太師。倘若他報定忠臣不事二主的陳腐觀念,恐怕到老死也不過是紂王宮中的一個小官,永無出頭之日。真可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在一幫得過且過、懈怠懶惰、愚蠢懦弱者的眼裏,仿佛世界上一切的好位置、一切有出息的事業,都已人滿為患。的確,像他們這樣懶散成性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不會有他們的立足之地。沒有人會需要他們。但社會的各行各業都急切需要那些肯負責任、肯努力奮鬥、有主張見地的人。
一個富有思想和判斷力、具有創造力、能夠吃苦耐勞的人,隨處都可以立足,在哪裏都有希望。而另外一些人隻會埋怨機會太少,或懷才不遇,那種人是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