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忍一時之忿,成千秋霸業(1 / 1)

逆境當順受,忍可以驅走災難,避開禍端。對於做領導的人來說,“忍”字更是一切好處的關鍵所在,不自忍,必敗。有時非但如此,甚至還可能危及性命,因此欲成大事,必有小忍。

春秋時期,越乇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越國要求跟吳國講和,吳國條件是要勾踐夫婦到吳國給夫差當仆役,勾踐答應了。勾踐將國事委托給大夫文種,讓大夫範蠡隨他們夫婦前往吳國。到了吳國,夫差每次外出,勾踐親自為他牽馬。有人指罵他,他也不在乎,低眉順眼,始終表現出一副馴服的樣子,很討夫差歡心。

一次夫差病了,勾踐在背地裏讓範蠡預測了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會好,他就親自去見夫差,探問病情,並親口嚐了嚐夫差的糞便,向夫差道賀,說他的病很快會好的。夫差問他怎麼知道,勾踐就胡編說:“我曾跟名醫學醫道,隻要嚐一嚐病人的糞便,就能知道病的輕重。剛才我嚐了大王的類便。味酸而稍微有點苦,用醫生的說法,是得了‘時氣之症’,所以病會好,大王不必擔心。”果然不幾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認為勾踐比自己的兒子還孝順,深受感動,就把勾踐放回去了。

越王深為會稽之恥而痛苦,一心伺機報仇。回國後,他勵精圖治,睡不好覺,吃不好飯,不親近美色,不看歌舞。他苦心勞力,對內愛撫群臣,對下教養百姓,經過三年,百姓歸順了他,國力逐漸強盛起來。

後來越國終於與吳國在五湖決戰,吳國軍隊大敗,越國軍隊包圍了吳王的王宮,攻下城門,活捉了吳王夫差,殺死了吳國宰相。滅掉吳國兩年後,越國稱霸諸侯。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抑製自己的憤怒和情欲,臥薪嚐膽十年,終於戰勝了吳王夫差。孔子戒子路曰:“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剮,弱必勝強。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說的正是這個道理。一個人在大事業之前若無法忍受小事,將無法成就偉大的理想。

《墨子·揚朱》篇說:“要辦成大事的人,不計較小事”。成就大事業的人,不考慮瑣碎。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錯,如若求全責備,恐怕世人無一可用之人,也無一可作之事。

唐人劉晏,唐代宗時任轉運租庸鹽鐵使,曾經建工場造船,給錢一千緡。有人說實際花讚還不會到一半,請求減少。劉晏說:“不行。要辦大事,就不應吝惜小的費用。如果一點點地計較,怎麼可能長久地進行生產呢?”後來果然像其所說的那樣。

事實證明,瑕不應掩玉,司馬光曾說:“當官的人,應該多從大處著眼,放棄瑣小的事情。”

子思住在衛國時,向衛君推薦萄奕說:“他的才能可以帶五百輛戰車打仗,可任為軍隊的統帥,如果得到這個人,就會無敵於天下。”衛君說:“我知道他的才幹可以勝任大將,但他在當小官的時候,去老百姓家收租,吃過人家兩個雞蛋,所以不能用他。”子思說:“英明的人選用人才,就好比高明的木匠用木材。用它可用的部分,拋開它不可用的部分,所以杞樹、樟樹有一圍之大,但有幾尺腐爛了。好的木工不放棄它,為什麼呢?知道沒有用的部分是非常微小的,最後用來做成了非常珍貴的器具。現在您處在列國紛爭的時代,需要選擇可用的人才,而因為兩個雞蛋就不用棟梁之材,這種事千萬不要讓鄰國知道了。”衛君聽後,反複地向子思道謝。

[識破厚黑點睛]

1.能夠容忍別人的小過,避其短處,用他長處,惟此才能大事。

2.如果一個人做事斤斤計較,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手,那他就犯了與衛君同樣的錯誤。忍讓是一種美德,容忍小過的存在才能量才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