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形形色色的圈子裏,怎樣才能明辨是非,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這裏不妨教你一招糊塗大法,即寧可裝糊塗不行動,而不可裝聰明輕舉妄動。的確,無論做領導、經商,還是為人處世,有時候裝瘋賣傻、以癲惑人倒能辦成大事。
據清朝,魏息圓的《不用刑審書》記載,廣東省有個綽號叫做“顛梅”的知縣,判案經常獨出心裁,打破常規,出奇製勝。下麵是他以癲惑人的手法,判明一件冤案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平民從海外回來,帶了許多銀子,天黑趕路怕碰上強盜打劫,便把銀子全部埋在距本村十裏坡的大榕樹下,趁著月色趕回家中。叫門多時,妻子才出來開門迎進。招呼睡下後,妻子問道:“夫君奔波海外多年,得了多少銀子”?丈夫答道:“這回出門數年,賺得紋銀五百多兩,黑夜途中恐遭劫,隻好埋在十裏坡的大榕樹腳下,明日白天便可取回來。”次日早起,丈夫趕去起銀,開院門時,院門卻是虛掩著,以為是自己昨晚忘記插門,便沒有多疑,徑直去大榕樹下取銀子。可是到了榕樹下一看,埋銀子的地方已扒開一個坑,銀子早不翼而飛了。他癱軟在樹下痛哭一場,本想回家告訴妻子丟了銀子,又怕妻子說自己昨晚吹牛,盡撒謊騙人,於是跑到縣城報案。
聽完這個埋銀丟銀的經過後,“顛梅”知縣問道:
“你外出多少年?”答道:“出門四年。”知縣又問“家中有些什麼人?”
答道:“隻有妻兒二人,兒子今年四歲多,是我出門前生下的。”
又問:“家中有奴仆嗎?”
答道:“沒有,一切家務由妻子操持。”
又問:“昨晚回家碰見了誰,說起銀子的事嗎?”
答道:“沒有,我半夜回家,孩子已經睡著,隻是對妻子說過把銀子埋在十裏坡大榕樹腳下,可我去起銀子時,妻子尚未起床,孩子也在睡懶覺。”
又問道:“你回家時。妻子高興嗎?”答道:“態度倒也平常。”
知縣義問到:“你仔細想想,家中有什麼異常現象沒有?”
答道:“沒有。”知縣最後說道:“果真如此,你的案子我也難以搞清楚了。”那個丟銀人沉思了一陣,說道:“今早我出院門時,院門卻是虛掩著,我記得昨晚好像插上的,這是否算是異常情況?”知縣聽其一說,佯怒拍案大喊:“千怪萬怪,都怪那棵樹!你把銀子寄放存那裏,它卻沒有替你保管好,而被人偷了去!此樹罪該萬死。於是命令衙役前去拔掉那棵樹,並且囑咐,拔不動就用大鋸去鋸,鋸倒運回來,我要親自審問那棵樹!回過頭來又問丟銀人:“你來告狀,你的妻子知道嗎?”答道:“不知道。”知縣告訴他:“你回家不要告訴她,否則我要罰你!明天早上你帶孩子準時來縣衙。”丟銀人回到家,說起丟銀子的事,妻子罵他騙人,他也由她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