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民間。
【組成】野菊花、苦參各15克,蔥白3~5根
【功用】清熱燥濕,托毒生肌。
【主治】犬咬傷。
【方解】野菊花苦寒,可清熱解毒。苦參苦,寒,有小毒,可清熱,燥濕,殺蟲。蔥白辛,溫。歸肺,胃經。外用可托毒生肌,治療癰癤腫毒。
【用法】將野菊花、苦參、蔥白共搗勻敷傷處,每天1次。
【按】或單將野菊花適量,搗爛外敷。
【方五】葛氏仙方
【來源】《古秘方薈萃》
【組成】杏仁、韭菜汁等
【功用】解毒療瘡。
【主治】狂犬病。
【用法】被狂犬咬傷後,應先看其頭頂,如有紅發2~3根,可盡快拔掉,隨於無風處用冷茶(或其他可用藥水)洗淨汙血。然後,取杏仁適量搗碎外敷於傷口,再速擠壓韭菜液汁1碗內服。時隔7日,再服韭菜汁1碗,49日共服7碗。同時,傷口上再用煮熟的雞蛋白殼(去黃)蓋住,用艾絨在其上烤數十次,可愈。
【按】采用此方,在百日內應忌食犬肉、蠶蛹、紅豆飯。
【方六】薄荷川椒方
【來源】《古驗方選編》
【組成】薄荷或川椒適量
【功用】活血化瘀。
【主治】貓咬傷。
【用法】取薄荷或川椒適量煎湯,用其反複衝洗傷口後,包紮固定。
【按】川椒辛,溫。歸脾、胃、腎經。外用可殺蟲止癢。故可以用來清洗瘡口。
【方七】狂犬靈
【來源】浙江中醫雜誌,1984,(10)。
【組成】桃仁(去皮尖)、土鱉蟲(去頭足)各6克,生大黃9克,蜂蜜(衝服)15克
【功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犬咬傷。
【用法】水煎,早晚空腹時服。
【按】一般服藥5~10劑,重者服20劑。凡狂犬咬傷者服藥後,必瀉下豬肝、魚腸樣黑色大便,小便如蘇木水樣,服藥至大、小便正常為度。如服藥後二便正常,係非狂犬所咬,可作鑒別參考。
【方八】樟樹葉方
【來源】民間。
【組成】樟樹葉適量
【功用】清熱解毒,行氣止痛。
【主治】虎咬傷。
【用法】取樟樹葉令傷者嚼食,並令他人將此葉嚼融外敷於傷處,然後包紮固定。
【按】樟樹葉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殺蟲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