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白天如常,入夜則哭鬧不安,或每夜定時啼哭,甚則通宵達旦,稱為夜啼。夜啼多見於周歲以下嬰幼兒和新生兒。中醫認為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熱、驚恐所致。至於饑餓、口渴等正常生理需求,或尿布潮濕、蚊蟲叮咬等外界不良刺激而引起的啼哭;尚有在發燒、傷乳等凡能導致小兒不適或疼痛的疾病過程中出現的啼哭,都不屬於本病範疇。
驚恐:小兒受過驚嚇,睡中突然驚醒,哭鬧不安,啼聲尖亮,依偎母親懷中。
心熱:小兒夜啼,見燈光加劇,睡喜仰臥,伴有煩躁不安,小便黃,麵赤唇紅,常大便幹結。
脾寒:小兒啼聲低沉,斷斷續續,睡時喜俯臥,平素手足偏涼,食欲較差,大便稀。
【方一】木香茴香蘇葉湯
【來源】《中國中醫兒科金方選編》
【組成】廣木香6克,小茴香6克,紫蘇葉6克
【功用】散寒祛濕,行氣安神。
【主治】小兒夜啼及小兒睾丸腫脹(鞘膜積液)。
【用法】用水浸泡諸藥10分鍾,再煎5分鍾,每劑煎2次。每日1劑,將2次煎出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按】本方治療症屬寒濕而見腹部欠溫,不吮乳食,夜啼多在下半夜者。
【方二】定驚湯
【來源】民間。
【組成】生龍齒15克,蟬衣3克,鉤藤6克,茯苓10克,蓮子肉10克,珍珠母15克
【功用】健脾安神,鎮心定驚。
【主治】小兒夜間啼哭,驚惕不安,膽小善驚。
【方解】茯苓、蓮子肉健脾,生龍齒、蟬衣、鉤藤、珍珠母鎮驚安神。鉤藤含多種吲哚類生物堿,水煎劑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鉤藤乙醇浸液能製止豚鼠實驗性癲癇的發作,並有一定的抗驚厥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三】黨參茯苓湯
【來源】《中國中醫兒科金方選編》
【組成】黨參3~6克,茯苓4克,陳皮3克,白芍6克,蟬蛻4克,鉤藤4~6克,菊花3~6克,木香3克,甘草3克
【功用】益氣健脾,鎮驚安神。
【主治】小兒夜啼。
【用法】每日1劑,水煎兩遍合藥液約50~100毫升,頻頻喂服,一般服2~3劑可愈。
【按】黨參、茯苓、陳皮、木香理氣健脾,白芍、蟬蛻、鉤藤、菊花平肝鎮驚安神。
【方四】炮薑艾葉湯
【來源】《小兒常見病偏方》
【組成】炮薑3克,艾葉3克
【功用】溫中補虛,鎮驚安神。
【主治】小兒夜啼。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5次。
【按】脾寒之小兒夜啼。
【方五】幹薑良薑粳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