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群分布
①性別分布:178例病例中,年齡最小4歲,最大23歲。男性罹患率14.0%,女性罹患率15.2%,兩者無統計學差異(X2=0.38,P=0.54)。
②通、住校分布:178例病例中,住校生10例,罹患率19.23%;通校生168例(含教職員工1人),罹患率13.58%,兩者之間無統計學差異(X2=1.34,P=0.25)。
③職業分布:178例病例中,小學生發病175例,罹患率16.73%;幼兒發病2例,罹患率1.12%;教職工發病1例,罹患率1.54%,三者之間發病有統計學差異(X2=39.79,P<0.001)。
3.班級分布
178例病例分布範圍廣,在小學的所有22個班級、幼兒園的2個班級及教職工中均有發病。
(五)實驗室檢測
從58份肛拭標本中培養出37份宋內氏痢疾杆菌陽性標本,陽性率63.8%。
105名患者血常規檢測,有81.9%的病例白細胞總數升高(>10×109brL),其中86.7%病例中性粒細胞升高,大便鏡檢顯示65.2%病例白細胞1+以上。
10月14日采集留樣食物(13日的豆芽、鴨頭、紫菜湯、豆腐幹)4份,3例病例嘔吐物3份,食堂從業人員肛拭5份,學校食堂末梢水樣1份。結果1份食品(紫菜湯)陽性。2名食堂從業人員宋內氏痢疾杆菌陽性,食堂管網末梢水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符合標準。
10月15日又采集學校管網水8份,檢測合格,15日采集學校圍牆外廁所標本(鄰近學校井16米左右)5份,檢測痢疾杆菌均陰性。
10月11日學校送檢1份食堂末梢水檢測,18日報告結果顯示細菌總數、大腸菌群、耐熱大腸杆菌均超標。
10月16日,醫院先後對10株菌株進行藥敏試驗,結果顯示氨苄西林、複方新洛明、四環素基本耐藥,對慶大黴素、頭孢西林、氨苄西林顯示不宜用,對頭孢呱酮br舒巴坦、頭孢噻肟、頭孢曲鬆、呱拉西林等基本敏感。
10月17日傍晚采集27名教師肛拭子標本培養結果全部陰性。
10月18日下午3點半,采集某鹵味店從業人員肛拭2份,經檢測痢疾杆菌陰性。
(六)結論
判定本起疫情是一起學校水源汙染引起的宋內氏誌賀菌菌痢暴發疫情。
【調查取證】
某鄉中心小學位某鄉某村,學校與居民區有接壤,北臨某街,與衢江區糧站相接,西邊與某衛生院一牆之隔,南邊和東邊為茶園。校園地勢北高南低。
(一)學校飲用水取證情況
該小學無市政自來水供應,生活及飲用水主要由2口自備水井供給,其中一口井位於學校辦公樓南側,深60m,井旁有樟樹一棵,距井約7m,樹高約五層樓,胸徑約80cm。離水井北側約35m處為幼兒園三格式化糞池,東北側約16m處有糧站廁所一個,為水衝式廁所,無三格式化糞池及排汙口。水井東北側約4m處有幼兒園廁所排汙管窨井口。該井水主要供學校學生食堂、學生寢室、幼兒園使用。另一口水井位於學校操場正南側牆邊,深94m,作為生活用水主要供應學校教學樓。
(2)人群分布
①性別分布:178例病例中,年齡最小4歲,最大23歲。男性罹患率14.0%,女性罹患率15.2%,兩者無統計學差異(X2=0.38,P=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