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基礎知識(1 / 2)

(1)α射線(或稱α粒子),是帶正電的高能粒子(He原子核),電離能力強、射程短、穿透力弱,能被一張薄紙阻擋,在人體外部不構成危險,然而一旦進入人體,將是十分危險。

(2)α射線(或稱α粒子),為高速電子束,穿透力比α射線強,一張幾毫米厚的鋁箔可完全阻擋。防護時需注意韌致輻射。

(3)γ射線、X射線,是電磁輻射(廣義),間接電離,穿透力很強,較難防護,需采用鉛、較厚的混凝土等材料來防護。

(4)中子射線,為不帶電的中子束,穿透力極強,很難防護,可采用含氫原子很多的材料,如水、石蠟等。

二、電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核與輻射技術在造福於人類的同時,核與輻射事故時有發生,傷害和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如果沒有科學有效的監測與防護,從個體來說,核輻射可能引起人體發生確定性效應(造血係統、免疫係統、消化係統和各種組織器官的損傷)和隨機性效應(白血病、癌症和遺傳疾病),從整體來說,可能影響全民健康素質的提高,甚至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由於人體受到電離輻射照射後,可產生各種有害健康的效應,而射線對人體的作用又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RCP)第60號出版物,對輻射的生物效應列舉了確定性效應、隨機性效應、胚胎和胎兒效應和皮膚效應等四種有害效應。

上述所說的確定性效應也即有害的組織反應,是指機體受到電離輻射照射劑量達到一定的水平,組織中相當數量的細胞被滅活,從而出現臨床上可查出該組織或器官有嚴重損傷與功能障礙。該效應的特點是其損傷的嚴重程度與劑量有關,有一個劑量閾值,當高於閾劑量時,劑量越大損傷越嚴重。效應舉例:如皮膚放射損傷、放射性白內障、造血功能低下等。

隨機效應是指發生概率與劑量大小有關,而嚴重程度與劑量無關的效應,這種效應不存在劑量閾值,即任何小的電離輻射均可能產生這種效應,不過發生概率可能要低。效應舉例:如輻射誘發癌症、輻射引起的遺傳效應等。

電離輻射對人體的作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外照射,即來自體外輻射源對人體的照射,主要有γ射線、Χ射線、中子等;二是內照射,即通過吸入、食入、皮膚黏膜或傷口進入體內的放射性核素作為輻射源對人體的照射,主要有α射線、α射線等。

輻射對人體健康引起的生物效應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輻射種類、射線能量、照射劑量、照射時間、照射部位、照射方式、劑量率以及生物種類、個體差異、輻射敏感性等。

三、放射防護原則和基本方法

(一)放射防護原則

為了達到放射防護的目的,我國采用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出版物提出的正當性原則、防護最優化原則和劑量限製。

(1)α射線(或稱α粒子),是帶正電的高能粒子(He原子核),電離能力強、射程短、穿透力弱,能被一張薄紙阻擋,在人體外部不構成危險,然而一旦進入人體,將是十分危險。

(2)α射線(或稱α粒子),為高速電子束,穿透力比α射線強,一張幾毫米厚的鋁箔可完全阻擋。防護時需注意韌致輻射。

(3)γ射線、X射線,是電磁輻射(廣義),間接電離,穿透力很強,較難防護,需采用鉛、較厚的混凝土等材料來防護。

(4)中子射線,為不帶電的中子束,穿透力極強,很難防護,可采用含氫原子很多的材料,如水、石蠟等。

二、電離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核與輻射技術在造福於人類的同時,核與輻射事故時有發生,傷害和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如果沒有科學有效的監測與防護,從個體來說,核輻射可能引起人體發生確定性效應(造血係統、免疫係統、消化係統和各種組織器官的損傷)和隨機性效應(白血病、癌症和遺傳疾病),從整體來說,可能影響全民健康素質的提高,甚至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由於人體受到電離輻射照射後,可產生各種有害健康的效應,而射線對人體的作用又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RCP)第60號出版物,對輻射的生物效應列舉了確定性效應、隨機性效應、胚胎和胎兒效應和皮膚效應等四種有害效應。

上述所說的確定性效應也即有害的組織反應,是指機體受到電離輻射照射劑量達到一定的水平,組織中相當數量的細胞被滅活,從而出現臨床上可查出該組織或器官有嚴重損傷與功能障礙。該效應的特點是其損傷的嚴重程度與劑量有關,有一個劑量閾值,當高於閾劑量時,劑量越大損傷越嚴重。效應舉例:如皮膚放射損傷、放射性白內障、造血功能低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