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的】
1.了解衛生領域經濟學評價的框架及常用的概念與方法,了解經濟學評估方法應用在衛生技術評估方麵的可行性與難點。
2.熟悉常用的成本與效果分類方法。
3.掌握貼現的原理與方法及成本與結果貨幣化方法,掌握在何種情況下使用最小成本分析或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衛生經濟學評價(health eibsp;evaluation)是將經濟學評估原理應用在衛生技術(項目)的評估中。它是衛生技術評估(health teology asssment)的一個部分,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衛生技術(項目)進行投入與產出的比較;並且通過比較,評估出具有成本有效(cost-effective)的技術或項目。衛生技術評估是一種多學科領域的政策分析方法,它研究衛生技術的開發、傳播和使用及在醫學、社會、道德以及經濟上的牽連關係。衛生技術評估是以研究為基礎、以實用為導向,運用相關且可及的知識,對某項或多項技術的直接和預期影響以及間接和意料之外的影響開展的評估。衛生技術評估是對衛生技術的屬性、作用及其他影響開展的係統評估。評估內容包括:衛生技術的技術屬性,安全性,效率,效果,經濟影響,社會、法律、道德和政治影響。
由於衛生技術(包括藥品、醫療器械、治療與管理方法與程序等)的發展迅速、衛生保健費用高昂、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越來越大,以及資源的有限性,許多國家,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在衛生技術評估中都加強了衛生技術經濟學的評估,力求衛生資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通過衛生技術經濟學的評估,其信息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衛生服務的重點和優先發展項目,有利於幫助我們選擇成本有效的衛生服務內容與技術;使有限的衛生資源得到相對合理的配置與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對衛生服務的需求,產生最大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般情況下,衛生經濟學評估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衛生技術(項目)進行比較分析,對成本和效果進行評價,從中做出選擇。常用的經濟學評估方法有最小成本分析(inimization analysis)或成本分析(cost analysis)、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成本效益分析(cost-be analysis)和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
經濟學評估是指鑒別、測量、估值並比較所考慮的各備選方案的成本與結果。顯示了經濟學評估的經典框架。鑒別是指根據評估觀點找出各備選方案所有的成本與結果的內容;測量是指將成本與結果的內容用合理的方法數量化;估值是指將量化的成本內容用合理的方法價值化(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時,也應將量化的結果內容價值化),如成本的內容可能有人力、物力與財力,人力消耗可以用小時數進行量化,並用小時工資率使人力價值化;比較是指對所研究的衛生技術(項目)或稱為備選方案進行成本和效果方麵的綜合評價,從中做出較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