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幸之助退學之後,一邊調養身體一邊工作,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休養,他開始在工作的具體程序和規範上動起心思來。
當時電氣事業在日本剛剛起步,電工操作並沒有什麼具體規範,實際中有許多浪費人力物力的程序和工藝。細心的鬆下幸之助通過觀察和不斷思索,找到了一些操作簡便的方法,並將自己的發現告訴手下的工人,大家試著照做,果然效率大增。
這樣一來,鬆下幸之助在工人們中的地位更高了,連老板也多次表揚他。他手下的技工對他說:”鬆下君,你以後不要幹活了,隻管想辦法讓大夥在工作中又省勁又幹得快吧!拜托了!“謙虛的鬆下幸之助還是事先將一天的工作計劃安排好,並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就這樣,鬆下幸之助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接觸到日後從商的另一門學問——管理。通過在電燈公司中不斷摸索經驗,尋求更高效的工作方法,鬆下幸之助逐漸領略到管理的樂趣。在以後經商的日子裏,他不管做什麼事,都很注重管理,即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資源,這成為鬆下公司的製勝法寶。
1913年,鬆下幸之助被公司任命為檢查員,這是令同行羨慕和求之不得的職業,隻是檢查工人的工作是否有問題。因為知道工人的操作水平,加上他細心肯幹,因而十分輕鬆,得心應手。但正是這種輕閑的工作卻促使鬆下幸之助離開公司自謀發展。
早在鬆下幸之助沒有擔任檢查員的時候,他就發現市場上的插座在設計上有許多不足,因此他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對插座進行改良。在花費很多心思之後,他終於完成了一個試驗品,於是興致勃勃地拿給主任看。
”主任,這是我改良的插座。“他逐一介紹插座的優點,但是主任看了之後好像很不滿,說:”你這個根本不行,還要多下工夫。“
信心滿滿的鬆下幸之助一聽,好像挨了當頭一棒,總是覺得主任沒有眼光,直到後來他做好插座之後才發現自己當初的作品真的很差勁。
但是,鬆下幸之助沒有氣餒,一如既往地投入到改良插座上,不久,他再次拿著自己改良過的插座找到主任:
”主任,您再看看我改良的插座。“
”嗯,真的改良了嗎?“主任邊問邊反複地看插座,”不錯,不過我要向公司彙報,並請專家鑒定一下。“
”公司會采用我改良的插座吧?“鬆下幸之助迫切地問。
”這個我不敢打包票,一切得聽從公司的安排。“主任說。
幾天後,主任將鬆下幸之助找到辦公室對他說:”公司認為你的插座設計得很好,但是大家都習慣了舊插座,沒有必要改用新的插座。“
”這麼說,公司對改良的插座沒興趣?“鬆下幸之助不解地問道。
”鬆下君,請記住,我們是電燈公司,不是生產插座的公司,不要為插座操心,幹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明白嗎?“主任說,”再說,如果公司采用新型插座,那麼舊的插座怎麼辦呢?庫存的很多插座怎麼辦?“
”哈咿。“鬆下幸之助有口無心地答道。主任和公司的態度無疑給鬆下幸之助潑了一盆涼水,他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既然好東西公司不采用,為什麼我不能自己幹呢?回想起父親對自己的期望,他的心底突然跳出一個想法:離開電燈公司,自己創業!前途正光明,才23歲的他也不禁被自己的大膽想法嚇了一跳。
在和妻子井植梅之商量後的第二天,鬆下幸之助再次來到主任辦公室,向主任提出辭職,主任大吃一驚:”鬆下君,你剛剛升為檢查員,多少人嫉妒你的位置呢!你那麼年輕,前途無量啊!難道就為了你的改良插座?你可要三思啊!“
”是的,我想經營我的插座,謝謝您長時間的關照,請您批準我的請求。“鬆下幸之助平靜地說。
其實主任也不想讓鬆下幸之助這個人才流失,再三挽留,但是鬆下幸之助依然堅決地要離開公司,主任隻好同意他辭職。就這樣,鬆下幸之助離開了工作7年的大阪電燈公司,開始了自己創業的征程。
改良後的插座比起舊插座是個不小的技術進步,這一點,鬆下幸之助深信不疑,他於1916年10月3日向日本標準局申請專利。1917年1月24日,經該局審核、鑒定,批準登記,頒給”實用新案等42129號“專利許可證。改良型的電燈插座獲得了國家的認可,未來的鬆下電氣公司,以一隻小小的改良型電燈插座,開始了它進軍世界電器市場的艱苦行程。
鬆下幸之助放棄了安安穩穩的小職員生活,開始創辦自己的企業。但是,辦企業談何容易,剛辭職的鬆下幸之助麵臨著一堆棘手的問題。首先就是”三無“,一無資金,二無人員,三無廠房。
鬆下幸之助首先要解決的是資金問題。辭職之後,鬆下幸之助一次性領到離職金33.2日元,公積金42日元,再加上家裏原有的20日元積蓄,一共隻有95.2日元。在當時日本,100日元連買一台機床都不可能,鬆下幸之助想要創辦工廠,這點資本是絕對不夠的。但是雄心勃勃的鬆下幸之助覺得錢不是問題,他可以節省開支。
人員方麵也是捉襟見肘。妻子井植梅之當然是第一人選,他又叫來了井植梅之的弟弟井植歲男來幫忙。這位剛剛15歲的井植歲男就是日後三洋電機公司的創辦人。鬆下幸之助在電燈公司幹了7年,但接觸的都是工程方麵的工作,而電燈插座是產品製造的工作,他隻是個門外漢。於是他聘請了公司的兩位同事,一位是在電業商會做工人的林伊三郎,另一位是當時仍在大阪電燈公司的森田延次郎。當鬆下幸之助向他們表明自己的計劃,並希望他們來幫忙的時候,二人都十分爽快地答應了。當然,二人並不是向公司提出辭職,而是向原來的公司請了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