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通過學習提高工作能力
現在,有的幹部學風不濃、玩風太盛。這樣“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是要貽誤工作、貽誤大事的!
——2013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出自《孟子·盡心下》:“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意思是:賢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後才去使別人明白;今天的人則是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卻想去使別人明白。指外行胡亂指揮內行或者自己不懂卻想要使別人明白。
《孟子》乃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漢書·藝文誌》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後來被列為《四書》和《十三經》之一,成為儒家主要經典。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之後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儒家學說也被稱為“孔孟之道”。
習近平引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批評當前領導幹部中存在的學風不盛玩風盛的現象:或不思進取不願學,或熱衷應酬不勤學,或流於形式不真學,或淺嚐輒止不深學,或食而不化不善學,嚴厲指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將給工作帶來嚴重不良後果。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現象在黨員幹部中並不少見。老百姓眼中那些不學無術、瞎指揮、亂作為的“糊塗官”,那些在崗不在狀態、出工不出力的“混混官”,那些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老爺官”,大多屬於此類。
習近平一再提醒領導幹部要警惕“本領恐慌”,但更危險的是某些幹部患有“本領恐慌”而不自知,即如《呂氏春秋》所言:“不知而自以為知,百禍之宗也。”因為“不知而自以為知”就必然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或不懂裝懂自以為是,或用老經驗、老套路、老辦法來解決和處理新問題,勢必在關鍵及重要問題上產生錯判、誤解、盲動,而“貽誤工作、貽誤大事”。
一個領導者的知識水平決定了其決策能力和決策水平。因為,深厚的理論底蘊,能幫助領導者擁有戰略眼光、遠見卓識;廣博的知識儲備,則是領導者獲得決策信息、控製決策過程、確保決策成功的基礎。當今是一個信息爆炸和知識倍增的時代,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發展一日千裏,即使是專業人士,學過的東西也很快會過時,何況一個領導幹部,其分管和涉及的工作往往很多,更要求其對相關行業有深入的了解、係統的掌握,成為本部門業務領域的行家裏手,這樣才能懂得在工作上如何突破,如何創新。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地學習,就難免知識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無法適應新形勢,掌握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完成新使命。
《中國共產黨章程》把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法律和業務知識,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作為黨員八條義務的第一條,目的就是讓所有黨員幹部都能成為以自己的明白使別人明白的“賢能之人”,而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領導幹部如果不願學習、不懂學習而做出一係列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的行政決策,將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在全麵加強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隻有加強學習、求真務實,少一些娛樂至上,多一些勤學慎思,領導幹部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才會得到鍛煉和提高,與時俱進的能力才會隨時代的發展不斷增強,才能適應崗位職責的要求,國家發展和人民幸福才會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