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2 / 3)

劉鎖柱說,是,當時是我和許得才的兩個連,袁副政委指揮的。

陳秋石又問,那些鐵皮筏子現在在哪裏?

劉鎖柱說,我們繳獲了一部分,但是沒有來得及運走。我們跟隨袁副政委增援官亭埠,後麵的情況就不知道了。

陳秋石點點頭,他想起來了,在官亭埠戰役最危急的時候,就是袁春梅帶領劉鎖柱的連隊,一身泥水,及時趕到三號高地,救下陳三川,並拿下三號高地。

下山的時候,劉鎖柱問,首長,不去覺靈寺了?

陳秋石說,我說過要去覺靈寺嗎?

劉鎖柱說,我還以為首長要去燒香拜佛呢。

陳秋石說,哈哈,你以為我這個丟了兵權的旅長就隻能燒香拜佛了是不是?我跟你講,香要燒,佛也要拜,不過,不是白天。

劉鎖柱又被搞了一頭霧水,緊張地看著陳秋石問,首長,難道你還想夜裏來?那我可不敢做主,就這,我都擔了很大的風險。

陳秋石說,燒香拜佛,不在白天,也不在夜裏。我陳秋石燒香拜佛,隻在心裏。

劉鎖柱想想說,首長不是凡人,是武曲星下凡,估計如來佛都曉得。

下山走得快了些。這一路上陳秋石不像剛來的時候談笑風生,而是沉思不語。劉鎖柱一直想問,反動派會不會進攻西華山根據地。但是見陳秋石一直沒有拉呱的興致,隻好垂頭喪氣地跟著他。

過了覺靈寺山根,陳秋石問劉鎖柱,你知道這裏離東河口有多遠嗎?

劉鎖柱估摸著回答,大約五十裏。

陳秋石又問,你知道這裏離玫山隱賢集有多遠嗎?

劉鎖柱老老實實地回答,不知道。

陳秋石說,也是五十裏,應該是二十六公裏。說完,一聲歎息。

劉鎖柱找到話頭了,往前湊了幾步問,首長就是隱賢集人吧?等戰爭結束,我陪首長衣錦還鄉。

陳秋石苦笑說,衣錦不存,還鄉更是傷心。

劉鎖柱聽不明白,沒說話。

陳秋石說,劉鎖柱,你還記得嗎,在杜家老樓的時候,你跟我說,陳三川母子剛到東河口的時候,你是見過的,你能不能給我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景,譬如黃寒梅的長相,身上穿的是什麼衣服,操的是哪個地方的口音。

劉鎖柱不明白陳秋石為什麼一遍又一遍地追問陳三川的情況,他尋思可能因為陳三川能打仗,引起了陳秋石的重視,心裏還有點酸溜溜的。劉鎖柱說,長相嘛,陳三川他娘實在不俊俏……首長,這話你可不能跟陳三川說啊,他要是知道我說他娘的壞話,那他又要跟我動手了……

陳秋石冷冷地打斷他說,怎麼個不俊俏?臉大還是臉小?

劉鎖柱肯定地說,臉大,方臉盤子,像男人的臉。

陳秋石的臉色更難看了,一走神,腳下絆了一下,差點兒摔了一跤,劉鎖柱眼疾手快,趕緊上前攙住。

陳秋石說,口音,你聽她說話像哪裏的口音?

劉鎖柱愁眉苦臉地想了一會兒說,這個我說不太好,好像是大別山裏的,那天她總共也沒有講幾句話,何況那時候我也才十來歲,不曉得她是哪裏口音。

陳秋石說,我記得你說過,陳三川當時五六歲的樣子,到底是五歲還是六歲?小孩子的年齡,差一點就很明顯。

劉鎖柱說,首長,你這真是為難我了。我那時候就是個小混混,我連自己的年紀都搞不清楚,哪裏搞得清楚陳三川的年齡啊!

陳秋石說,那你再回憶一下,陳三川娘兒倆到東河口,是哪一年的事?春夏秋冬?

劉鎖柱說,讓我算算。算了一會兒,劉鎖柱說,報告首長,是民國二十一年的春天。

陳秋石站住,逼視著劉鎖柱問,你沒記錯?

劉鎖柱嚇壞了,說,首長,我再想想。劉鎖柱又想了一陣子,胸脯一挺,理直氣壯地說,報告首長,再想一遍,還是民國二十一年的春天。

陳秋石不說話了,把眼神從劉鎖柱的臉上移開,投向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再往下走,劉鎖柱的心裏就犯開了嘀咕。劉鎖柱不是個笨人,陳秋石幾次詢問陳三川的情況,尤其是對陳三川的身世來曆感興趣,恐怕不光是因為陳三川打仗勇敢,還有更深的背景,那麼是什麼呢?他也風言風語聽說,陳秋石早年離家出走參加紅軍,留下一個剛滿月的兒子。按照時間推算,他的兒子應該同陳三川差不多的年紀。想到這裏,劉鎖柱不禁打了一個寒戰。

還不到晌午開飯的時候,陳秋石一行回到南嶽書院,快進大門的時候,陳秋石突然停住了步子,兩眼發直,兩手顫抖。劉鎖柱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東張西望,突然,就像屁股被誰踢了一腳,嗷的一聲叫了起來,首長,你看,你看,你的老山羊!

陳秋石站著沒動。那老山羊早已看見陳秋石,起先慢跑,漸漸放開蹄子,一路撒歡跑了過來,一直跑到陳秋石的麵前,把腦袋拱進陳秋石的懷裏,上下磨蹭。

陳秋石頓時淚流滿麵。

這年夏天,淮上獨立旅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整,兩個縣大隊和六個區中隊充實到野戰部隊,兵力達到一百二十多人,武器裝備也得到了更新,全旅共有一百多挺機槍。其中有三十挺裝備了攻堅營,這個攻堅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敢死隊。

旅部成立了隨營學校,由副旅長劉漢民兼任校長,袁春梅兼任政委,劉大樓為教導主任,他已經提升為旅部參謀處副處長了。作戰科科長馮知良和組織科長江碧雲分別負責戰術和政治授課。隨營學校集中部分團營幹部,進行大兵團作戰戰術和政策教育。

開學第一天晚上,袁春梅就跟陳三川談話,希望他珍惜隨營學校的時間,在文化和政策學習上有大的進步,做好打大仗的準備。陳三川說,袁副政委放心,打什麼樣的仗我都不怕。

袁春梅說,你雖然年輕,但已經是個營級指揮員了,不久的將來還要準備擔負更重的擔子,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揮大刀片子掄手榴彈了,要學戰術,以巧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