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3)

“對不起,先生,”奧立弗見沒有別的客人露麵,終於開口了,“是你在敲門嗎?”

“我踢的。”慈善學校學生答道。

“先生,你是不是要買一口棺材?”奧立弗天真地問。

一聽這話,慈善學校學生立刻現出一副猙獰可怕的樣子,宣稱倘若奧立弗以這種方式和上司開玩笑的話,過不了多久就需要一口棺材了。

“照我看,濟貧院,你還不知道我是誰吧?”慈善學校學生一邊從木樁上下來了,一邊擺出開導別人的派頭繼續說道。

“是的,先生。”奧立弗應道。

“我是諾亞·克雷波爾先生,”他說,“你就屬我管,把窗板放下來,你這個懶惰的小壞蛋。”說罷,克雷波爾先生賞了奧立弗一腳,神氣活現地走進店鋪去了,這副派頭替他增光不少。要讓一個身材粗笨,麵容呆板,大頭鼠眼的小夥子顯得神氣十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在個人尊容方麵替他增加魅力的又是一尊紅鼻子和一條黃短褲。

奧立弗取下一扇沉甸甸的窗板,搖搖晃晃地往屋子側麵的一個小天井裏搬,這些東西白天放在那裏,哪知剛搬頭一扇就撞壞了一塊玻璃。諾亞先是安慰他,擔保說“有他好瞧的”,接著也放下架子,幫著幹起來。不一會兒,蘇爾伯雷先生下樓來了,緊跟在後的是蘇爾伯雷太太。奧立弗果然“有好瞧的”,應了諾亞的預言,之後便與這位年輕的紳士一起下樓吃早飯。

“諾亞,靠火近一點,”夏洛蒂說道,“我從老板的早飯裏給你挑了一小塊熏肉留起來。奧立弗,把諾亞先生背後的門關上。你的飯我放在麵包盤的蓋子上邊了,自己去拿吧,這是你的茶,端到箱子邊上去,就在那兒喝,快一點,他們還要你去拾掇鋪子呢。聽見了嗎?”

“聽見了嗎,濟貧院?”諾亞·克雷波爾說。

“唷,諾亞,”夏洛蒂話頭一轉,“你這人真怪。你管他幹嗎?”

“幹嗎?”諾亞說道,“哼,因為一個個都由著他,這兒可不行。不管是他爹還是他媽,都不會來管他了。他所有的親戚也由著他胡來。喔,夏洛蒂。嘻嘻嘻!”

“喔,你這個怪人!”夏洛蒂不禁大笑起來,諾亞也跟著笑了,他倆笑夠了之後,又傲慢地看了奧立弗一眼,這功夫他正呆在離火爐最遠的角落裏,哆哆嗦嗦地坐在一隻箱子上,吃著特意給他留下的餿臭食物。

諾亞是慈善學校的學生,不是濟貧院的孤兒。他不是私生子,順著家譜可以一直追溯到他的境遇不佳的雙親,母親替人洗衣服,父親當過兵,經常喝醉酒,退伍的時候帶回來一條木頭假腿和一份撫恤金,數額為每天兩個半便士,外帶一個很難說清的尾數。鄰近各家店鋪的學徒老是喜歡在大街上用一些不堪入耳的諢名來嘲笑諾亞,諸如“皮短褲”啦,“慈善學堂”啦什麼的,他一一照單全收,概不還價。現在可好,命運把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孤兒賜給了他,對這個孤兒,連最卑賤的人都可以指著鼻子罵,諾亞饒有興致地對奧立弗來了個如法炮製。這件事十分耐人尋味,它向我們表明,人的本性是多麼的美妙,同樣美好的品質從不厚此薄彼,既可以在最出色的君子身上發揚,又可以在最卑汙的慈善學校學生的身上滋長。

“對不起,先生,”奧立弗見沒有別的客人露麵,終於開口了,“是你在敲門嗎?”

“我踢的。”慈善學校學生答道。

“先生,你是不是要買一口棺材?”奧立弗天真地問。

一聽這話,慈善學校學生立刻現出一副猙獰可怕的樣子,宣稱倘若奧立弗以這種方式和上司開玩笑的話,過不了多久就需要一口棺材了。

“照我看,濟貧院,你還不知道我是誰吧?”慈善學校學生一邊從木樁上下來了,一邊擺出開導別人的派頭繼續說道。

“是的,先生。”奧立弗應道。

“我是諾亞·克雷波爾先生,”他說,“你就屬我管,把窗板放下來,你這個懶惰的小壞蛋。”說罷,克雷波爾先生賞了奧立弗一腳,神氣活現地走進店鋪去了,這副派頭替他增光不少。要讓一個身材粗笨,麵容呆板,大頭鼠眼的小夥子顯得神氣十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在個人尊容方麵替他增加魅力的又是一尊紅鼻子和一條黃短褲。

奧立弗取下一扇沉甸甸的窗板,搖搖晃晃地往屋子側麵的一個小天井裏搬,這些東西白天放在那裏,哪知剛搬頭一扇就撞壞了一塊玻璃。諾亞先是安慰他,擔保說“有他好瞧的”,接著也放下架子,幫著幹起來。不一會兒,蘇爾伯雷先生下樓來了,緊跟在後的是蘇爾伯雷太太。奧立弗果然“有好瞧的”,應了諾亞的預言,之後便與這位年輕的紳士一起下樓吃早飯。

“諾亞,靠火近一點,”夏洛蒂說道,“我從老板的早飯裏給你挑了一小塊熏肉留起來。奧立弗,把諾亞先生背後的門關上。你的飯我放在麵包盤的蓋子上邊了,自己去拿吧,這是你的茶,端到箱子邊上去,就在那兒喝,快一點,他們還要你去拾掇鋪子呢。聽見了嗎?”

“聽見了嗎,濟貧院?”諾亞·克雷波爾說。

“唷,諾亞,”夏洛蒂話頭一轉,“你這人真怪。你管他幹嗎?”

“幹嗎?”諾亞說道,“哼,因為一個個都由著他,這兒可不行。不管是他爹還是他媽,都不會來管他了。他所有的親戚也由著他胡來。喔,夏洛蒂。嘻嘻嘻!”

“喔,你這個怪人!”夏洛蒂不禁大笑起來,諾亞也跟著笑了,他倆笑夠了之後,又傲慢地看了奧立弗一眼,這功夫他正呆在離火爐最遠的角落裏,哆哆嗦嗦地坐在一隻箱子上,吃著特意給他留下的餿臭食物。

諾亞是慈善學校的學生,不是濟貧院的孤兒。他不是私生子,順著家譜可以一直追溯到他的境遇不佳的雙親,母親替人洗衣服,父親當過兵,經常喝醉酒,退伍的時候帶回來一條木頭假腿和一份撫恤金,數額為每天兩個半便士,外帶一個很難說清的尾數。鄰近各家店鋪的學徒老是喜歡在大街上用一些不堪入耳的諢名來嘲笑諾亞,諸如“皮短褲”啦,“慈善學堂”啦什麼的,他一一照單全收,概不還價。現在可好,命運把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孤兒賜給了他,對這個孤兒,連最卑賤的人都可以指著鼻子罵,諾亞饒有興致地對奧立弗來了個如法炮製。這件事十分耐人尋味,它向我們表明,人的本性是多麼的美妙,同樣美好的品質從不厚此薄彼,既可以在最出色的君子身上發揚,又可以在最卑汙的慈善學校學生的身上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