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漸進地完成階段目標(1 / 2)

第二個階段是質量比拚,積累了一定的消費群體之後,小米打出了第二張牌——性價比。所以小米第一代手機銷售時,號稱頂級配置:高通雙核1.5G,4英寸夏普屏幕,通話時間900分鍾,待機時間450小時,800萬像素鏡頭,售價僅1999。

第三個階段是無比強大的售後體係,對於依托於互聯網的小米來說,售後本來是一個弱點,但是小米很好地利用互聯網激發粉絲的討論和建議,小米在各種媒體論壇上都保持零距離貼近用戶,包括雷軍在內的小米合夥人每天都在做一係列的客服工作,親自解答用戶的一些提問,及時解決用戶提出的問題。

經過三步跳躍,小米的銷量快速增長,而即便出現問題,也總能很快解決。小米在產能、質量、物流、售後等方麵劃分出一步步目標,然後循序漸進,完成了小米的整個銷售閉環。

即便是人生也是分階段的,20歲之前是成長期,這個階段人的各方麵還沒有穩定,還在不斷成長;20歲至40歲是建立期,這時期的人忙於建立事業基礎、家庭基礎、感情基礎等,凡事漸趨於成熟;40至60歲是維持期,人生各項大事基本已經固定,正處於人生的未定季節;而60歲以後就進入了衰退期,“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不管是年齡還是精力,都慢慢地隨著時間而退步。

萬物都逃不過生老病死,從誕生到成長再到死亡,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任務。因此,不管做什麼,善於建立階段性目標都是有益的,明確可行的目標,真實而又適度的期望,能夠讓一個人不斷地向理想靠近。

欲速則不達,創業者有慢的心態,快的效率,學會“急事慢做”。隻要你有一個合理的目標,有一個合理的理想,一點一點去積累,一個任務一個任務去完成,總能到達終點。人最怕的就是急躁,不管做什麼,一急躁就容易出問題,急躁的時候注意力不夠集中,細節關注不到,就一定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基礎,更談不上成敗。

著名的企業家俞敏洪有過這樣一個經曆:他的父親是個木工,每次幫別人建完房子,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亂瓦撿回來,久而久之,俞敏洪家院子裏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瓦堆。俞敏洪搞不清父親要幹什麼,直到有一天,他父親在院子一角用那堆亂磚左拚右湊,建了一座小房子。

當時俞敏洪隻是覺得父親很了不起。後來才發現,這件事蘊含了一個道理: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再多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如果隻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沒有一塊一塊地去砌在一起,房子也不會建成。

大部分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好的,隻有保證每個環節都做好,才會有更好的結果。小米手機不是一天就造出來的,每一個應用、每一個硬件,隻有保證每個階段都有優勢,最後小米一定能夠脫穎而出。

一個普通人可以有遠大的理想,即便這個理想無法實現。但是如果把理想分成階段性目標,隻要完成了一步就能夠有一步收獲,隻要盡了力就不會浪費時間。並不是說,理想沒有達到就一定是失敗者,隻要你是在一步一步向著理想靠近,那麼你就是一個成功者。

小米手機的成功很複雜也很偶然,但隻要集中精力做好每一天,就能“穩紮穩打”,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奮進。

第二個階段是質量比拚,積累了一定的消費群體之後,小米打出了第二張牌——性價比。所以小米第一代手機銷售時,號稱頂級配置:高通雙核1.5G,4英寸夏普屏幕,通話時間900分鍾,待機時間450小時,800萬像素鏡頭,售價僅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