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繁華如昔的京城街道,段明臣不禁有幾分感慨。
他弱冠之年便勇奪武狀元,天下皆驚,先帝見他少年英俊,文武雙全,便將他列入天子近衛軍錦衣衛。
三年前,他奉先帝密旨離京,前往苦寒之地塞北,負責竊取敵方情報,襄助征伐韃靼的大齊軍隊。
塞北苦寒之地,執行的又是出生入死的任務,錦衣衛身份特殊,為世人所忌憚,段明臣曆盡艱難,才完成了先帝交代的任務,協助大齊軍隊擊退了韃靼人,將這幫喜好打秋風的強盜趕出漠北。
塞北捷報傳來,龍心大悅,論功行賞加官進爵自是不在話下。由於段明臣表現出色,有勇有謀,新帝十分讚賞,便一紙詔書召他回京,冊封為從三品錦衣衛同知,官職之高,僅次於錦衣衛指揮使。
段明臣才二十五歲,如此年輕便身居高位,實是令無數人欽羨不已。
隻不過段明臣自己心裏清楚,這一切都是他拿命搏來。從三品的官銜,放在外省或許唬人,但是在掉一塊磚頭就能砸到幾個高官的京城,實在算不得什麼。何況他在塞北待了三年,消息閉塞,對京城如今的情況不太熟悉,還是該小心謹慎為上。
段明臣正思索著,抬眼望見前方聚集了一大堆人,正對著門前蹲著石獅的朱門大戶指指點點。
圍觀的人們竊竊私語,小聲議論。
“哎呀,不得了,張侍郎家出事了!”
“天哪!那門上掛的人頭,不是張家大公子嗎?死得好慘啊!”
“可惡!又是這幫東廠閹狗!”
“噓……你小聲點,讓他們聽見就不得了了!”
段明臣在馬上看得遠,果然看到一群身著褐衫的東廠番役在拿人。
侍郎府邸裏傳來女子的哭泣聲和孩童的驚叫聲,空氣中飄著濃重的血腥味,張家公子血淋淋的人頭懸在正門中央,瞪著兩顆眼珠,顯得極為恐怖。
三年不見,看來這東廠是越發囂張了,還未經過刑訊,就直接砍了人腦袋懸在門上示威,就算是奉聖旨拿人,手法也太過狠辣了。
段明臣劍眉微皺,策馬靠近,想查看一番,卻聽到一聲叱喝。
“呔,東廠奉旨捉拿欽犯,閑雜人等不得靠近,快退開!”
一個頭戴圓帽的東廠管事走過來趕人,不過,當他看清了段明臣的樣貌時,大吃一驚,旋即恭敬的躬身行禮:“段大人!卑職參見大人!”
段明臣認出對方是以前自己的手下,名叫李哲。
東廠首領雖是太監,但下麵辦事的卻大多是錦衣衛抽調過去的人,李哲便是從錦衣衛調到東廠作管事的。
先帝在世時重用宦官,因感覺錦衣衛不在宮中,調令不方便,於是下旨成立東廠,令司禮監秉筆太監萬臻出任東廠督主。東廠跟錦衣衛一樣直接聽命於皇帝,有緝訪刺探的大權,合稱“廠衛”。
東廠因為是內官,辦事地點就在宮中,可直接向皇帝稟報,而錦衣衛要向皇帝彙報事情,卻必須上奏章。由此可見,東廠的權力實際上比錦衣衛更高,近年來逐漸有淩駕於錦衣衛之上的趨勢。
因此,東廠跟錦衣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但同時關係又十分微妙。*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段明臣不欲暴露身份,便翻身下馬,拉著李哲退到一邊。
“段大人,您回京啦?”李哲乍見故人,麵露驚喜之色。
段明臣點點頭,低聲問道:“這是怎麼回事?兵部侍郎張謙犯了何罪?”
李哲猶豫了一下,附耳道:“據說是跟楚王謀逆一案有牽連,皇上親自下旨緝拿張家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