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的。”蕭家驥安慰他說,“我們總要朝好的地方去想。”

“對!”胡雪岩很容易受鼓舞,“人,就活在希望裏麵。家驥,我倒問你,你將來有什麼打算?”

這話使蕭家驥有如逢知音之感。連古應春都沒有問過他這句話,他滿腹大誌,無從訴說,不想這時候倒有了傾訴的機會。

“我將來要跟外國人一較短長。我總是在想,他們能做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做?中國人的腦筋,不比外國人差,就是不團結,所以我要找幾個誌同道合的人,聯合起來,跟外國人比一比。”

“有誌氣!”胡雪岩脫口讚道,“我算一個。你倒說說看,怎麼樣跟他們比?”

“自然是做生意。他們到我們這裏來做生意,我們也可以到他們那裏去做生意。在眼前來說,中國人的生意應該中國人做,中國人的錢也要中國人來賺。隻要便宜不落外方,不必一定要我發達。”

胡雪岩將他的話細想了一會兒,讚歎著說:“你的胸襟了不起。我一定要幫你,你看,眼前有啥要從外國人那裏搶過來的生意?”

“第一個就是輪船。”

於是,從這天起,胡雪岩就跟蕭家驥談開辦輪船公司的計劃,直到沙船將進鱉子門,方始停了下來。

依照預定的計劃,黑夜偷渡,越過狹處,便算脫險。船沿錢塘江往西南方向走時,正遇著東北風,很快地到了杭州,停泊在江心。但是,胡雪岩卻不知道如何跟城裏取得聯絡。從江心遙望,鳳山門外,長毛蝟集,仿佛數十裏連綿不斷,誰也不敢貿然上岸。

“原來約定,是王雪公派人來跟我聯絡,關照我千萬不要上岸。”胡雪岩說,“我隻有等、等、等!”

王有齡預計胡雪岩的糧船,也快到了,此時全力所謀求的,就是打通一線之路,直通江邊,便可以運糧入城,無奈十城緊圍,戰守俱窮。他因而憂憤成疾,肝火上升,不時吐血,一吐就是一碗,失血太多,頭昏目眩,臉如金紙。然而他不肯下城休息,因為休息亦歸於無用,倒不如勉力支撐,反倒可收激勵士氣的效用。

哀兵的士氣,倒還不壞。但俗語道得好,“皇帝不差餓兵”,打仗是費氣力的事,枵腹操戈,連跑都跑不動,哪談得到殺敵?所以每天出城攻擊,長毛一退,官軍亦隨即鳴金收兵。這樣僵持了好久,一無成就,而城裏餓死的人,卻是越來越多了。先還有做好事的人,不忍見屍骨暴露,掘地掩埋,到後來埋不勝埋,隻好聽其自然。大街小巷“路倒屍”不計其數,幸好時值冬天,還不致發生疫癘,但一城的屍臭,也熏得人夠受的了。

到了十月底,城外官軍的營盤都為長毛攻破,碩果僅存的,隻有候潮門外副將曾得勝一營,屹然不動。這一營的不倒,是個奇跡,但說穿了不稀奇。城外比較容易找糧食,真的找不到了,便到長毛營盤裏去找。反正打仗陣亡也是死,絕糧坐斃也是死,既然如此,不如去奪長毛的糧食,反倒是死中求活的一條生路。因此,曾軍打起仗來,真有視死如歸之概。說也奇怪,長毛望見“曾”字旗幟,先就心慌,往往不戰而遁。但是,這一營也隻能自保,要想進擊破敵,實力懸殊過甚,到底無能為力。

“不會的。”蕭家驥安慰他說,“我們總要朝好的地方去想。”

“對!”胡雪岩很容易受鼓舞,“人,就活在希望裏麵。家驥,我倒問你,你將來有什麼打算?”

這話使蕭家驥有如逢知音之感。連古應春都沒有問過他這句話,他滿腹大誌,無從訴說,不想這時候倒有了傾訴的機會。

“我將來要跟外國人一較短長。我總是在想,他們能做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做?中國人的腦筋,不比外國人差,就是不團結,所以我要找幾個誌同道合的人,聯合起來,跟外國人比一比。”

“有誌氣!”胡雪岩脫口讚道,“我算一個。你倒說說看,怎麼樣跟他們比?”

“自然是做生意。他們到我們這裏來做生意,我們也可以到他們那裏去做生意。在眼前來說,中國人的生意應該中國人做,中國人的錢也要中國人來賺。隻要便宜不落外方,不必一定要我發達。”

胡雪岩將他的話細想了一會兒,讚歎著說:“你的胸襟了不起。我一定要幫你,你看,眼前有啥要從外國人那裏搶過來的生意?”

“第一個就是輪船。”

於是,從這天起,胡雪岩就跟蕭家驥談開辦輪船公司的計劃,直到沙船將進鱉子門,方始停了下來。

依照預定的計劃,黑夜偷渡,越過狹處,便算脫險。船沿錢塘江往西南方向走時,正遇著東北風,很快地到了杭州,停泊在江心。但是,胡雪岩卻不知道如何跟城裏取得聯絡。從江心遙望,鳳山門外,長毛蝟集,仿佛數十裏連綿不斷,誰也不敢貿然上岸。

“原來約定,是王雪公派人來跟我聯絡,關照我千萬不要上岸。”胡雪岩說,“我隻有等、等、等!”

王有齡預計胡雪岩的糧船,也快到了,此時全力所謀求的,就是打通一線之路,直通江邊,便可以運糧入城,無奈十城緊圍,戰守俱窮。他因而憂憤成疾,肝火上升,不時吐血,一吐就是一碗,失血太多,頭昏目眩,臉如金紙。然而他不肯下城休息,因為休息亦歸於無用,倒不如勉力支撐,反倒可收激勵士氣的效用。

哀兵的士氣,倒還不壞。但俗語道得好,“皇帝不差餓兵”,打仗是費氣力的事,枵腹操戈,連跑都跑不動,哪談得到殺敵?所以每天出城攻擊,長毛一退,官軍亦隨即鳴金收兵。這樣僵持了好久,一無成就,而城裏餓死的人,卻是越來越多了。先還有做好事的人,不忍見屍骨暴露,掘地掩埋,到後來埋不勝埋,隻好聽其自然。大街小巷“路倒屍”不計其數,幸好時值冬天,還不致發生疫癘,但一城的屍臭,也熏得人夠受的了。

到了十月底,城外官軍的營盤都為長毛攻破,碩果僅存的,隻有候潮門外副將曾得勝一營,屹然不動。這一營的不倒,是個奇跡,但說穿了不稀奇。城外比較容易找糧食,真的找不到了,便到長毛營盤裏去找。反正打仗陣亡也是死,絕糧坐斃也是死,既然如此,不如去奪長毛的糧食,反倒是死中求活的一條生路。因此,曾軍打起仗來,真有視死如歸之概。說也奇怪,長毛望見“曾”字旗幟,先就心慌,往往不戰而遁。但是,這一營也隻能自保,要想進擊破敵,實力懸殊過甚,到底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