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1 / 2)

靠壁一隻活潑天幾,連著一隻立桌,兩邊擺一堂誠椅。抬頭忽見李信坐在堂中,時運來道:“李信不離小生左右,今府上又有個李信,難道天下有兩個李信麼?”大人道:“李信那有兩個,他原是上天降下來,人人不離左右,家家坐在堂中。隻為那些人和他不睦,有的不肯順他,有的務要背他,有的不認識他,有的故意要滅他,竟像天下是沒有他的了。你我都是認得他的,又是情願順他,不肯背他滅他,自然坐在堂中,不離左右,我家中的李信,就是你隨的李信,其實隻是一個,不是我有我的李信,你有你的李信。”時運來恍然大悟。大人遂替他洗了浴,改頭換麵,敬如上賓,設一檀榻在大款室中安歇,日與大人敘談,往來朋友也不過是好好先生、謙謙君子。此時時運來才得脫離小人國界,不見小人之麵,不受小人之氣,身居安宅,出入禮門,高枕無憂,悠遊自在。正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身跳出是非門。

大人又與時運來誌同道合,交淺言深。一日兩人在堂中講論三綱五常,正說到計利害義的關頭,忽見傳事的人報道:“真城外麵來了一起人馬,口稱要滅李信,捉拿時伯濟。大人若把這兩人獻出,即打收兵鑼回去,按兵不動。若道半個不字,便要殺入城中,踏為平地。”大人道:“他口出大言,你看他氣象如何?”傳事的道:“看他不甚官套,毫無體統。”大人道:“可曉得他何處人馬。”傳事的道:“聞得他是沒逃城來的人馬。”大人道:“原來是些小人,不要與他計較,由他自退。我們且講我們的話。”時運來道:“古人原說聖賢學問,隻在義利兩途。踏義則為君子,趨利則為小人,由一念之公私,分人品之邪正。”大人道:“這義利兩字,還要看得分明。即行一善,無所為而為善,是義;有所為而為善,是利。”兩人講論如故。那小人怎知進退,日日在城邊吵鬧,大人不作小人之過,不和他一般見識終不睬他。大人真有大量,正是:不添心上焰,以作耳邊風。

原來錢士命自從殺了賈斯文,豪奴來報,家中有賊,他便急急趕回。進了孟門,眭炎、馮世稟道:“前夜有個竊賊,關在矮齋中,請將軍發落。”這個賊原來就是刁賊,隻因從前想他的金銀錢,用了綿裏針、軟尖刀,將錢士命攙入鬼廟,錢士命將他捆起,丟在一邊,他便扭斷繩索,脫身逃去。他懷恨在胸,一心隻要想偷他的金銀錢。其夜刁賊手拿拆屋斧頭,拆了他的壁腳,在壁洞中,一隻腳進,一隻腳出,探頭探腦,見無動靜,將身溜入妒斌房中,東捕西摸,摸至妒斌牀上,右手在枕邊一探,竟摸著了一個金銀錢,左手在被中一探,竟摸著妒斌。一時得了財色兩字,心中大喜,不覺失聲大笑。這個叫做賊莫笑,最易破敗。恰被眭炎、馮世聽得了笑聲,擁進房中,一把拿住。捉個賊來連夜敲,關在矮齋中,報與錢士命知道,候他回來發落。那時眭炎、馮世送過錢士命走進矮齋,見了此賊,卻認得就是刁展灣,便吩咐眭炎、馮世把軟皮條捆了,吊在大樹上,周圍樹葉遮身,教他做個葉裏伴,隱而不露。那裏曉得牛皮吊頸不是生理,原非活路,等到筋皮力盡,刁鑽在用心機,終吊死在大樹上。金銀錢原不能偷得到手,反送了一條性命。正是:萬事不由人算計,一生都是命安排。

靠壁一隻活潑天幾,連著一隻立桌,兩邊擺一堂誠椅。抬頭忽見李信坐在堂中,時運來道:“李信不離小生左右,今府上又有個李信,難道天下有兩個李信麼?”大人道:“李信那有兩個,他原是上天降下來,人人不離左右,家家坐在堂中。隻為那些人和他不睦,有的不肯順他,有的務要背他,有的不認識他,有的故意要滅他,竟像天下是沒有他的了。你我都是認得他的,又是情願順他,不肯背他滅他,自然坐在堂中,不離左右,我家中的李信,就是你隨的李信,其實隻是一個,不是我有我的李信,你有你的李信。”時運來恍然大悟。大人遂替他洗了浴,改頭換麵,敬如上賓,設一檀榻在大款室中安歇,日與大人敘談,往來朋友也不過是好好先生、謙謙君子。此時時運來才得脫離小人國界,不見小人之麵,不受小人之氣,身居安宅,出入禮門,高枕無憂,悠遊自在。正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身跳出是非門。

大人又與時運來誌同道合,交淺言深。一日兩人在堂中講論三綱五常,正說到計利害義的關頭,忽見傳事的人報道:“真城外麵來了一起人馬,口稱要滅李信,捉拿時伯濟。大人若把這兩人獻出,即打收兵鑼回去,按兵不動。若道半個不字,便要殺入城中,踏為平地。”大人道:“他口出大言,你看他氣象如何?”傳事的道:“看他不甚官套,毫無體統。”大人道:“可曉得他何處人馬。”傳事的道:“聞得他是沒逃城來的人馬。”大人道:“原來是些小人,不要與他計較,由他自退。我們且講我們的話。”時運來道:“古人原說聖賢學問,隻在義利兩途。踏義則為君子,趨利則為小人,由一念之公私,分人品之邪正。”大人道:“這義利兩字,還要看得分明。即行一善,無所為而為善,是義;有所為而為善,是利。”兩人講論如故。那小人怎知進退,日日在城邊吵鬧,大人不作小人之過,不和他一般見識終不睬他。大人真有大量,正是:不添心上焰,以作耳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