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4 常做保健灸,補虛祛寒不生病(1 / 3)

●施灸方法

采用溫和灸,手執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次灸10~20分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灸膏肓穴】

強身健骨

膏肓穴位於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4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采取坐姿,先在頸背部找到突起最高的大椎,由此向下數到第4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再向左右兩側旁開4橫指寬處就是膏肓穴。常灸膏肓穴,有強壯筋骨的作用。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灸湧泉穴】

引火下行好養生

湧泉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縫紋前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br3處,左右足底各有一穴。此穴有補腎壯陽、養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強心,有益壽延年之功。一般可著膚灸3~7壯。

●施灸方法

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灸足三裏穴】

滋補身體勝吃老母雞

足三裏古稱“長壽穴”,是足陽明胃經腧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屬於胃經的合穴,是補脾培本的要穴,具有健脾氣、和胃氣的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旺盛,則人體正氣充沛,不易感受外邪,所以足三裏也是全身的強壯要穴、急救要穴和肚腹疾病的常用穴。凡脾胃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不足,氣血虧損所致的髒腑、肢體虛證均可取本穴。灸足三裏,可用於各種體質、年齡、性別的保健。

現代研究還發現,艾灸足三裏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胃腸功能,對血液成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呼吸和消化係統均有良性調整作用。

●施灸方法

將艾條點燃之後,靠近足三裏,使穴位局部感到溫熱舒適,艾條固定不動,以穴位紅潤潮濕為度。

●施灸時間

每次10~20分鍾,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無病之人,可每周灸1次,或每月的月初連續灸4~6天。在氣候變化劇烈之時應增加施灸次數,夏季可適當減少次數。

【灸三陰交穴】

趕走婦科疾病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腧穴,位於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麵後緣,是肝經、脾經、腎經的交會穴。脾主運化水穀精微,為後天之本;腎藏精主生殖,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主藏血,為女子之先天。故三陰交可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調經血,主生殖,疏通經脈,對泌尿、生殖係統疾病,婦科、男科疾病都有良好的調整作用,是治療婦科月經病、帶下病、產後病以及男子不育的要穴,是治療消化係統疾患的常用穴,常用於治療各種失眠症。可以治療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孕症等。

●施灸方法

采用溫和灸,手執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次灸10~20分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灸膏肓穴】

強身健骨

膏肓穴位於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4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采取坐姿,先在頸背部找到突起最高的大椎,由此向下數到第4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再向左右兩側旁開4橫指寬處就是膏肓穴。常灸膏肓穴,有強壯筋骨的作用。

●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穴位,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

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灸湧泉穴】

引火下行好養生

湧泉穴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縫紋前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br3處,左右足底各有一穴。此穴有補腎壯陽、養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強心,有益壽延年之功。一般可著膚灸3~7壯。

●施灸方法

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鍾。最好在每晚臨睡前灸。

【灸足三裏穴】

滋補身體勝吃老母雞

足三裏古稱“長壽穴”,是足陽明胃經腧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屬於胃經的合穴,是補脾培本的要穴,具有健脾氣、和胃氣的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旺盛,則人體正氣充沛,不易感受外邪,所以足三裏也是全身的強壯要穴、急救要穴和肚腹疾病的常用穴。凡脾胃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不足,氣血虧損所致的髒腑、肢體虛證均可取本穴。灸足三裏,可用於各種體質、年齡、性別的保健。

現代研究還發現,艾灸足三裏能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胃腸功能,對血液成分(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呼吸和消化係統均有良性調整作用。

●施灸方法

將艾條點燃之後,靠近足三裏,使穴位局部感到溫熱舒適,艾條固定不動,以穴位紅潤潮濕為度。

●施灸時間

每次10~20分鍾,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無病之人,可每周灸1次,或每月的月初連續灸4~6天。在氣候變化劇烈之時應增加施灸次數,夏季可適當減少次數。

【灸三陰交穴】

趕走婦科疾病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腧穴,位於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麵後緣,是肝經、脾經、腎經的交會穴。脾主運化水穀精微,為後天之本;腎藏精主生殖,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主藏血,為女子之先天。故三陰交可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調經血,主生殖,疏通經脈,對泌尿、生殖係統疾病,婦科、男科疾病都有良好的調整作用,是治療婦科月經病、帶下病、產後病以及男子不育的要穴,是治療消化係統疾患的常用穴,常用於治療各種失眠症。可以治療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孕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