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昧供佛(1 / 1)

百昧供佛

對佛、菩薩的供養,也要用佛餐。供養佛法僧三寶,其中供佛所用的法器,有佛飯器、茶湯器、水瓶(又叫淨瓶、軍持)、盤等。常見的供品,一說為五種供養,如《蘇悉地經》說有塗香、花、燒香、飲食和燃燈。一說為六種供養,如《大日經》說有水、塗香、花、燒香、飲食和燈明。這些供養品各自有不同的代表意義。據《行法肝葉抄》的解釋,水代表布施波羅蜜,塗香代表戒波羅蜜,花代表忍波羅蜜,燒香代表精進波羅蜜,飲食代表淨波羅蜜,燈代表般若波羅蜜。波羅蜜,就是到達彼岸的意思。多種供養中的飲食供養,是用各種餅、果食、羹腥等。飲食供養中,還依據物品產處的不同,來分別供佛、菩薩等。用山中生者供養佛部,水中生者供養蓮花部,苦辛淡味者供養金剛部。修息災法時,用甘甜味的果食;修增益法時,用甘酢味的果食;修降伏法時,用辛淡味的果食。佛部供養米粉等食品,可以用來圓滿息災法的上成就;蓮花部供養麥麵等食,可以圓滿增益法的中成就;金剛部用油麻、豆子等食物,可以圓滿降伏法的下成就。

《大智度論》卷九十三上還記載,以百味飲食供養佛、菩薩、眾僧,除米飯外,還有餅、果等。在一些法會上,將餅、果分給信徒,信徒吃了以後,認為這是結佛緣。各宗派日常供於佛前的物品,雖然不盡相同,但大多以米飯為主,配以淨水或茶。

供養自己專修的本尊

在佛教修煉中,有的信徒選定某位佛菩薩,來作為自己專修的本尊。對於這位所選定的本尊,也要用佛餐來供養。例如修阿摩提觀音的信徒,如要修此觀音法和欲求見觀音者,要在壇的四角各置一燈、一杯香水,並供養餅果粥食等。早晨所獻粥食,日別齋時,盡須收掉,送安靜處,施諸烏鳥,再去做新的飲食供養。隻有如此,在如法觀想時,才能求得菩薩現身。

除供養佛、菩薩之外,還多用瓜、果、麵、餅、茶、飯等“施食”於餓鬼。如在盂蘭盆會中所設的齋食供養,被稱為“盂蘭盆齋”。供食的百味飲食、百種器具,稱為“盂蘭盆供”。《盂蘭盆經》中所規定的儀式,始創於梁武帝蕭衍。據《佛祖統紀》卷三十七記載,大同四年(538年),梁武帝親臨同泰寺,設盂蘭盆齋。自此以後,梁武帝於每年的七月十五,給各個寺院送盆供養,用車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