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吃佛餐有哪些要領_(1 / 1)

老人吃佛餐有哪些要領?

吃佛餐的老人由於年齡比較大,體質較為虛弱,應該注重全麵地補充營養,因此對於營養的需求比較廣泛,並且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同時由於老年人的各個係統組織功能下降,導致營養的吸收能力也有所下降,容易出現食物的營養無法充分獲取的問題。因此老年人在吃佛餐時必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以防營養缺失。

(1)種類豐富,保證營養全麵均衡老年人佛餐切忌單一化,這是導致營養失衡的最根本原因。為了滿足身體所有的營養需求,必須要豐富食物種類,每天應至少進食5種食物,其中穀類、蔬菜、水果、豆類、薯類均要麵麵俱到,尤其提倡豆類食品的攝入,因為裏麵所含的大豆黃酮和大豆皂甙等成分能夠有效延緩和抵抗衰老。佛餐老人隻要豐富飲食結構,多樣化進食,即可保證營養的充足、均衡。同時最好時常改變食用方法,以調理口味,增強食欲。

(2)合理篩選,充分補充缺失營養佛餐老年人較易出現缺乏鈣、鐵、鋅、硒等營養元素的現象。因此應切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進行補充恢複。老人每天必須保證800毫克的鈣質的補充,以防治骨質流失、骨質疏鬆等症狀。加強鈣的補充,可從豆製品中獲得所需的鈣質。並增加戶外活動,經常曬曬太陽,這樣有助於補充維生素D,可加速體內鈣的吸收。植物性食物中的鋅、鐵、硒等元素往往難以被人體吸收,可通過食用饅頭、麵包等酵母發酵過的麵食來抑製植酸的作用,以加強鋅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寓含胡蘿卜素和維生素,佛餐老人也要保證這些食物的攝取。

(3)科學進食,培養良好膳食習慣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生理組織開始出現相應的變化,此時其內分泌功能逐漸降低,同時體內減少了消化酶的分泌,因此可能無法準確判斷饑飽程度,並且不能進行很好的調控,導致饑餓時血糖降低,過飽時心髒負擔過重,這對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因此應適當調整飲食習慣,可養成少食多餐的習慣。這樣既可避免一次性進食過飽,同時也防止在間隔階段內發生過於饑餓的現象。

老年人每天的進餐次數可控製在4~6次,三次主餐必不可少,中間間隔4~6個小時,可按正常的習慣和方案進食穀類、蔬菜等。主餐之後的2~3個小時之內可進行副餐,尤其要注意晚上的副餐最好在睡前一個半小時內進食,以免對身體不利。副餐可適量補充豆腐腦、豆奶、鬆軟糕點、芝麻糊、什錦粥以及各色水果等。

(4)控製體重,及早預防治療疾病俗話說:有錢難買老米瘦。過於肥胖容易增加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病危險。們是太過消瘦也不是健康的表現,這樣較易營養不良,進而導致身體抵抗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應適當對自己的體重進行控製,使其浮遊在標準體重範圍之內,避免太瘦或太胖。

每天應按照一定標準進行食物的攝取,消瘦的老人可先進行體檢以明確白身健康狀況,然後循序漸進地增加營養。肥胖的老人則應適量減少糖類、熱量食物的攝取,並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以減輕體重。同時建議老人最好經常測量自己的體重,以便據此及時改善飲食方式,從而保持健康,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