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茶食是佛餐又一特點
從廣義上講,茶及喝茶時配佐的糕餅點心統稱作茶食。而在飲食界,茶食的明確定義則是指用茶雜以其他可以食用的材料製作而成的茶萊肴、茶粥飯等含茶的食物。在我國古代,進行茶道時往往配有形狀較小、製作精美、味道可口的茶點。因此可見,茶食在我國的曆史也比較悠久。而佛家茶文化源遠流長,其中的茶食也得到了迅速而良好的發展。
佛家茶食是由諸多精致的小品種麵食發展而來,並配以茶,此之所謂茶食。佛家麵食的品種、花樣豐富繁雜,並且由於對茶的深入研究也取得了極大成就,由此也帶動了佛家茶食的發展。不同的茶應配佐相應的茶點,所以佛家茶點的品種非常豐富,如綠豆茸餡餅、椰餅、綠豆糕、芋棗以及各種蜜餞等。
而在此基礎之上,佛家僧人又開發了多種茶食,如茶湯、麵茶等。晉朝時期即有僧人開始飲用一種茶湯,名曰“茶蘇”。《晉書》中對此的記載說:“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鬆、桂、蜜之氣,所飲茶蘇而已。”單道開是東晉時期的一位僧人,經常服用一種帶有鬆、桂、蜜的氣味的藥丸,飲用一種混合茶、薑、桂、橘、棗雜煮的飲品,謂之“茶蘇”。研究者們分析認為,這種飲料是當年很正宗並廣為流行的茶湯。由此可見,佛家茶食的起源較早,通過晉朝單道開飲用的“茶蘇”即可見端倪。
在其後的發展過程中,佛家茶食的種類愈加豐富多樣,用料之廣泛、製作之精巧,體現出了別具特色的風味。如一種叫做“麵茶”的茶食,先將茶粗熬成汁,再加入多種材料製成的炒麵,並兌少許芝麻醬,然後倒入適量牛奶,加少量鹽即可,味道鮮美、口感黏滑,頗受人們的歡迎,除此之外還有“觀音麵茶”等。
佛家茶食發展至現在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佛家之內,而是演變成為一種小吃,其營養豐富,製作簡單,並對人體健康有諸多功效,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