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欲念心病愈
過去有一位叫鄺子元的翰林,被外放到邊遠地區去做小官,10餘年不得升遷還朝,心中悶悶不樂。久而久之,釀成心疾。每遇疾病發作,則神誌模糊,自言自語。不發病時,與正常人無異。有人對他說:“真空寺有一老僧,不用藥物,就能治愈心病。“鄺子元就去請這位真空寺僧診治。老僧診察後說:“相公之病,起於煩惱,生於妄想。妄想有3種:一種是追數10年前的榮辱恩仇、悲歡離合及種種閑情,這是妄想過去;二是事到跟前,畏首畏尾,猶豫不決,這是妄想現在;三是期望日後榮華富貴,功成名就,子孫代代做官,這是妄想未來。這3種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滅,佛家稱作“幻心”。能明白這是妄想,從而斬斷妄想的念頭,佛家稱為“覺心”。所以說‘不怕欲念生,就怕覺醒遲’。若心中沒有過高的追求,哪裏還會有煩惱呢?”鄺子元覺得老僧的話很有道理,並照著去做,屏除欲念,萬事皆空。如此月餘,心病痊愈。
《理虛元鑒.序》中曾有“不通天、地、人,不可與言醫;不通儒、佛、仙,不可與言醫”的話。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清靜無為”,佛家的“四大皆空”,中醫的“恬淡虛無”,都有相通之處。這些觀點,單就養生治病來說,確有深奧的道理和實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