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蕩滌心靈的塵埃(3 / 3)

男人用他的拳腳表達著他的憤怒,破壞著辦公室裏的一切事物,而對著唯一的人——洛克菲勒,他則是用最粗俗惡毒的語言謾罵著。而洛克菲勒,作為受害者,卻表現得非常平靜,仿佛在看一個小醜表演一般,既不回嘴,也不詢問,任由男人發泄自己的怒氣,而他則坐在椅子上繼續自己的工作。

洛克菲勒的員工們十分不解,為什麼不讓保安“請”走這個莫名其妙的人呢?但洛克菲勒始終不動聲色,任由男人瘋狂。終於,男人的聲音漸漸小了,直至消失。而洛克菲勒對這一切視若無睹,專注著自己的文件,就連男人的離開,他都沒有抬頭看一眼。就這樣,洛克菲勒用自己的冷靜輕易地打敗了一個男人的憤怒。

不理睬他人對自己的無禮攻擊,便是對他最沉重的回擊。成功者每戰必勝的原因,便是當對手急不可耐時,他們依然能像往常一樣冷靜與沉著。

憤怒情緒是一種心理病毒,它不僅容易使人喪失理智,做出很多傻事,還會危及身體健康。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製怒”。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曾勸告與人爭吵、情緒激動的人:“在開口之前,先把舌頭在嘴裏轉十圈。”總之,當你心中懷有憤慨或不平而覺得不舒服時,要及時通過適當宣泄、轉移、升華、回避等方式,理智地將那些“情緒炸彈”扔掉。

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與其越想越氣,不如把它拋在腦後,以保持心境平靜。確立了這種自我意識,就能逐漸學會“製怒”。

別讓自卑籠罩心靈

由於痛苦而將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斯賓諾莎

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

——羅曼·羅蘭

要有自信,然後全力以赴。假如具有這種觀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

——威爾遜

提起白岩鬆,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央視的著名新聞節目主持人、記者,每次播報都是從容不迫、冷靜沉著。然而,誰又知道,在他初入大學的時候,曾經是一個自卑膽小的男生。

那是他剛從北方小城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的時候,大城市的一切讓他感到新奇而又陌生,同班同學的高談闊論讓他顯得格格不入,他像初入大觀園的林黛玉一樣不敢多說一句話,唯恐讓人知道他來自那小小的城市,讓人知道他是如此的“小家子氣”。就這樣,一個學期過去了,班上的女同學甚至都不知道有他這樣的一個人。

很難想象,如今自信從容的白岩鬆竟然還有如此經曆。

同樣是央視的紅牌節目主持人的張越也有過與此相似的一段歲月。那時候她也在大學就讀,大學是熟悉的,城市是熟悉的,但陌生的同學讓她心裏十分恐懼。她懷疑同學們看她的眼光充滿了鄙視,仿佛每個人都在說:“看,那個女生好胖啊!”

夏天到了,即使麵對北京40℃的高溫,她也依然拒絕穿裙子、短褲,固執地把自己裹在長衣長褲中,仿佛隻有這樣,才能讓同學不再投來異樣的目光。

這一切似乎還可以忍受,但體育課上的長跑測試是她的克星。她無法想象,如果自己跑上了那長長的跑道,耳朵裏該聽到多少同學的閑言碎語啊,那些嘲笑聲仿佛就在耳邊。所以,她堅持著不參加測試。老師很不解,多次做她的工作,她都漲紅臉蛋,不發一語。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一個優秀的學生因為體育測試而畢不了業,最後老師沒有辦法,勉強給了她及格。

其實,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卑感。這主要是因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遭遇挫折和打擊的時候,難免會感到沮喪和自卑,特別是在一個人感到迷茫無助的情況下,自卑情緒就更容易滋生了。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一個人最強大的當屬自己的內心,隻要勇於嚐試,不自暴自棄,經過努力,自卑是可以被克服和擺脫掉的。

自卑與自信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一個人想有所成就,首先要做的就是戰勝內心的自卑感,對自己充滿信心,積極坦然地麵對生活。

有一個小男孩,自小雙目失明,他為自己的這一缺陷深感沮喪和自卑,認定這是上帝在懲罰他,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後來,一位智者告訴他:“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我們的人生都是有缺陷的。而有的人可能缺陷比較大,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它的芬芳,所以那一口咬得比較大而已。”

上帝知道了這件事後,笑道:“我很喜歡這個美麗而睿智的比喻,但要聲明一點,所謂缺陷是指生理上的,那些道德缺陷的人是爛蘋果,不是我咬的,是蟲蛀的。”

自卑是一種自我放棄的心態,是積極快樂生活最大的敵人。自卑一旦產生就會像一團煙霧一樣逐漸彌散,直到眼睛再也看不到別的,隻剩這團煙霧。因此,我們必須想辦法戰勝自卑,否則就會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這個長處就像是你的一塊寶藏,開啟寶藏的鑰匙就在你自己的手裏。如果你輕易放棄,那麼你的寶藏將永遠得不到開發。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相信自己有一雙隱形的翅膀,能夠獨自飛向遠方,而不是懦弱得經受不起任何打擊,像一株隨風搖曳的小草那樣,風往哪兒吹,就往哪兒倒。

掙脫束縛心靈的鎖鏈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隻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費洛姆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不斷的懊悔中度過一生:後悔當時放棄了一次很好的求職機會;後悔當時沒有報考那一所學校;後悔當時沒有鼓起勇氣追求那個女孩……然而,當我們進行選擇的時候,往往會覺得為難,瞻前顧後。

在意大利的一個小山村有兩個年輕人,柏波羅和布魯諾,他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兩個人既聰明又勤奮,並渴望有一天成為村裏最富有的人,現在他們缺少的隻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