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縣丁六千。
灤州:
義豐縣丁八千。
馬城縣丁六千。
石城縣丁六千。
營州廣寧縣丁六千。
景州遵化縣丁六千。
西京大同府,統縣七,轄軍、府、州、城十七,有丁三十二萬二千七百。
大同府:
大同縣丁二萬。
雲中縣丁二萬。
天成縣丁一萬。<八>
長青縣丁八千。
奉義縣丁六千。
懷仁縣丁六千。
懷安縣丁六千。
弘州:
永寧縣丁二萬。
順聖縣丁六千。
德州宣德縣丁六千。
豐州:
富民縣丁二千四百。
振武縣鄉兵三百。
奉聖州:
永興縣丁一萬六千。
礬山縣丁六千。
龍門縣丁八千。
望雲縣丁二千。
歸化州文德縣丁二萬。
可汗州懷來縣丁六千。
儒州縉山縣丁一萬。
蔚州:
靈仙縣丁四萬。
定安縣丁二萬。
飛狐縣丁一萬。
靈丘縣丁六千。
廣陵縣丁六千。
應州:
金城縣丁一萬六千。
渾源縣丁一萬。
河陰縣丁六千。
朔州:
鄯陽縣丁八千。
寧遠縣丁四千。
馬邑縣丁六千。
金肅軍防秋兵一千。
武州神武縣丁一萬。
河清軍防秋兵一千。
聖宗統和二十三年,城七金山,建大定府,號中京。統縣九,轄軍、府、州、城二十三。草創未定,丁籍莫考,可見者一縣:
高州三韓縣丁一萬。
大約五京民丁可見者,一百一十萬七千三百為鄉兵。
屬國軍
遼屬國可紀者五十有九,朝貢無常。有事則遣使徵兵,或下詔專征;不從者討之。助軍眾寡,各從其便,無常額。又有鐵不得國者,興宗重熙十七年乞以兵助攻夏國,詔不許。
吐穀渾。
鐵驪。
。
兀惹。
黑車子室韋。
西奚。
東部奚。
烏馬山奚。
斜離底。<九>
突厥。
◎ 項。
小蕃。
沙陀。
阻卜。
烏古。<一○>
素昆那。
胡母思山蕃。
波斯。
大食。
甘州回鶻。
新羅。
烏孫。
燉煌。<一一>
賃烈。
要裏。
回鶻。
轄夓斯。
吐蕃。
黃室韋。
小黃室韋。
大黃室韋。
阿薩蘭回鶻。
於闐。
師子。
北女直。
河西項。
南京女直。<一二>
沙州燉煌。
曷蘇館。
沙州回鶻。
查隻底。<一三>
蒲盧毛朵。
蒲奴裏。
大蕃。
高昌。<一四>
回撥。
頗裏。
達裏底。
撥思母。
敵烈。
粘八葛。
梅裏急。<一五>
耶睹刮。
鼻骨德。<一六>
和州回鶻。
斡朗改。<一七>
高麗。
西夏。
女直。
遼之為國,鄰於梁、唐、晉、漢、周、宋。晉以恩故,始則父子一家,終則寇讎相攻;梁、唐、周隱然一敵國;宋惟太宗征北漢,遼不能救,餘多敗衄,縱得亦不償失。良由石晉獻土,中國失五關之固然也。高麗小邦,屢喪遼兵,非以險阻足恃故歟。西夏彈丸之地,南敗宋,東抗遼。雖西北士馬雄勁,元昊、諒祚智勇過人,能使項、阻卜掣肘大國,蓋亦襟山帶河,有以助其勢耳。雖然,宋久失地利,而舊誌言兵,唯以敵宋為務。三關,聚議北京,猶不敢輕進。豈不以大河在前,三鎮在後,臨事好謀之審,不容不然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