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第十(1 / 3)

香河縣。本武清孫村。遼於新倉置榷鹽院,居民聚集,因分武清、三河、潞三縣戶置。<九>在京東南一百二十裏。戶七千。

玉河縣。本泉山地。<一○>劉仁恭於大安山創宮觀,師煉丹羽化之術於方士王若訥,因割薊縣分置,以供給之。在京西四十裏。戶一千。

◎ 陰縣。本漢泉山之霍村鎮。遼每季春,弋獵於延芳澱,居民成邑,就城故陰鎮,後改為縣。在京東南九十裏。延芳澱方數百裏,春時鵝所聚,夏秋多菱芡。國主春獵,衛士皆衣墨綠,各持連錘、鷹食、刺鵝錐,列水次,相去五七步。上風擊鼓,驚鵝稍離水麵。國主親放海東青鶻擒之。鵝墜,恐鶻力不勝,在列者以佩錐刺鵝,急取其腦飼鶻。得頭鵝者,例賞銀絹。國主、皇族、群臣各有分地。戶五千。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自雄州白溝驛渡河,四十裏至新城縣,古督亢亭之地。又七十裏至涿州。北渡範水、劉李河,<一一>六十裏至良鄉縣。渡盧溝河,六十裏至幽州,號燕京。子城就羅郭西南為之。正南曰啟夏門,內有元和殿,東門曰宣和。城中坊皆有樓。有閔忠寺,本唐太宗為征遼陣亡將士所造;又有開泰寺,魏王耶律漢寧造。皆遣朝使遊觀。南門外有於越王廨,為宴集之所。門外永平館,舊名碣石館,請和後易之。南即桑乾河。

順州,歸化軍,中,刺史。秦上穀,漢範陽,北齊歸德郡境。隋開皇中,粟末 與高麗戰不勝,厥稽部長突地稽率八部勝兵數千人,自扶餘城西北舉落內附,置順州以處之。唐武德初改燕州,會昌中改歸順州,唐末仍為順州。有溫渝河;白遂河;曹王山,曹操嚐駐軍於此;黍穀山,鄒衍吹律之地,南有齊長城。<一二>城東北有華林、天柱二莊,遼建涼殿,春賞花,夏納涼。初軍曰歸寧,後更名。統縣一:

懷柔縣。唐貞觀六年置,治五柳城,改順義縣。開元四年置鬆漠府彈汗州。天寶元年改歸化郡。<一三>乾元元年複今名。戶五千。

檀州,武威軍,下,刺史。本燕漁陽郡地,漢為白檀縣。魏書,曹公曆白檀,破烏丸於柳城。續漢書,白檀在右北平。元魏創密雲郡,兼置安州。後周改為元州。隋開皇十八年割燕樂、密雲二縣置檀州。唐天寶元年改密雲郡,乾元元年複為檀州。遼加今軍號。有桑溪、鮑丘山、桃花山、螺山。統縣二:

密雲縣。本漢白檀縣,後漢以居奚。元魏置密雲郡,領白檀、要陽、密雲三縣。高齊廢郡及二縣,來屬。戶五千。

行唐縣。本定州行唐縣。太祖掠定州,破行唐,盡驅其民,北至檀州,擇曠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縣。隸彰湣宮。戶三千。

涿州,永泰軍,上,刺史。漢高祖六年分燕置涿郡,魏文帝改範陽郡,晉為範陽國,元魏複為郡。隋開皇二年罷郡,屬幽州,大業三年以幽州為涿郡。唐武德元年郡廢,為涿縣,七年改範陽縣,大曆四年置涿州。石晉以歸太宗。有大房山、六聘山、涿水、樓桑河、橫溝河、禮遜河、祁溝河。統縣四:

香河縣。本武清孫村。遼於新倉置榷鹽院,居民聚集,因分武清、三河、潞三縣戶置。<九>在京東南一百二十裏。戶七千。

玉河縣。本泉山地。<一○>劉仁恭於大安山創宮觀,師煉丹羽化之術於方士王若訥,因割薊縣分置,以供給之。在京西四十裏。戶一千。

◎ 陰縣。本漢泉山之霍村鎮。遼每季春,弋獵於延芳澱,居民成邑,就城故陰鎮,後改為縣。在京東南九十裏。延芳澱方數百裏,春時鵝所聚,夏秋多菱芡。國主春獵,衛士皆衣墨綠,各持連錘、鷹食、刺鵝錐,列水次,相去五七步。上風擊鼓,驚鵝稍離水麵。國主親放海東青鶻擒之。鵝墜,恐鶻力不勝,在列者以佩錐刺鵝,急取其腦飼鶻。得頭鵝者,例賞銀絹。國主、皇族、群臣各有分地。戶五千。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自雄州白溝驛渡河,四十裏至新城縣,古督亢亭之地。又七十裏至涿州。北渡範水、劉李河,<一一>六十裏至良鄉縣。渡盧溝河,六十裏至幽州,號燕京。子城就羅郭西南為之。正南曰啟夏門,內有元和殿,東門曰宣和。城中坊皆有樓。有閔忠寺,本唐太宗為征遼陣亡將士所造;又有開泰寺,魏王耶律漢寧造。皆遣朝使遊觀。南門外有於越王廨,為宴集之所。門外永平館,舊名碣石館,請和後易之。南即桑乾河。

順州,歸化軍,中,刺史。秦上穀,漢範陽,北齊歸德郡境。隋開皇中,粟末 與高麗戰不勝,厥稽部長突地稽率八部勝兵數千人,自扶餘城西北舉落內附,置順州以處之。唐武德初改燕州,會昌中改歸順州,唐末仍為順州。有溫渝河;白遂河;曹王山,曹操嚐駐軍於此;黍穀山,鄒衍吹律之地,南有齊長城。<一二>城東北有華林、天柱二莊,遼建涼殿,春賞花,夏納涼。初軍曰歸寧,後更名。統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