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朝,遷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設張理具,稱盡力吏。天祿五年六月,河東使請行冊禮,<一>帝詔延徽定其製,延徽奏一遵太宗冊晉帝禮,從之。
應曆中,致仕。子德樞鎮東平,詔許每歲東歸省。九年卒,年七十八。上聞震悼,贈尚書令,葬幽州之魯郭,世為崇文令公。
初,延徽南奔,太祖夢白鶴自帳中出;比還,複入帳中。詰旦,謂侍臣曰:「延徽至矣。」已而果然。太祖初元,庶事草創,凡營都邑,建宮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力也。為佐命功臣之一。子德樞。
德樞年甫十五,太宗見之,謂延徽曰:「是兒卿家之福,朕國之寶,真英物也!」未冠,守左羽林大將軍,遷特進太尉。
時漢人降與轉徙者,多寓東平。丁歲災,饑饉疾厲。德樞請往撫字之,授遼興軍節度使。下車整紛剔蠹,恩煦信孚,勸農桑,興教化,期月民獲蘇息。
入為南院宣徽使,遙授天平軍節度使,平、灤、營三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門下平章事。已而加開府儀同三司、行侍中,封趙國公。保寧元年卒。孫紹勳、紹芳。
紹勳,仕至東京戶部使。會大延琳叛,被執,辭不屈,賊以鋸解之,憤罵至死。
紹芳,重熙間叁知政事,加兼侍中。時廷議征李元昊,力諫不聽,出為廣德軍節度使。聞敗,嘔血卒。
孫資讓,壽隆初拜中書侍郎、平章事。會宋徽宗嗣位,遣使來報,有司按籍,有「登寶位」文,坐是出為崇義軍節度使。改鎮遼興,卒。
韓知古,薊州玉田人,善謀有識量。太祖平薊時,知古六歲<二>,為淳欽皇後兄欲穩所得。後來嬪,知古從焉,未得省見。久之,負其有,<三>怏怏不得誌,挺身逃庸保,以供資用。
其子匡嗣得親近太祖,因間言。太祖召見與語,賢之,命叁謀議。神冊初,遙授彰武軍節度使。久之,信任益篤,總知漢兒司事,兼主諸國禮儀。時儀法疏闊,知古援據故典,叁酌國俗,與漢儀雜就之,使國人易知而行。
頃之,拜左仆射,與康默記將漢軍征渤海有功,遷中書令。天顯中卒,為佐命功臣之一。子匡嗣。
匡嗣以善醫,直長樂宮,皇後視之猶子。應曆十年,為太祖廟詳穩。後宋王喜隱謀叛,辭引匡嗣,上置不問。
初,景宗在藩邸,善匡嗣。即位,拜上京留守。頃之,王燕,改南京留守。保寧末,以留守攝樞密使。
時耶律虎古使宋還,言宋人必取河東,合先事以為備。匡嗣詆之曰:「寧有是!」已而宋人果取太原,乘勝逼燕。匡嗣與南府宰相沙、惕隱休哥侵宋,軍於滿城,方陣,宋人請降。匡嗣欲納之,休哥曰:「彼軍氣甚銳,疑誘我也。可整頓士卒以禦。」匡嗣不聽。俄而宋軍鼓噪薄我,眾蹙踐,塵起漲天。匡嗣倉卒諭諸將,無當其鋒。眾既奔,遇伏兵扼要路,匡嗣棄旗鼓遁,其眾走易州山,獨休哥收所棄兵械,全軍還。
世宗朝,遷南府宰相,建政事省,設張理具,稱盡力吏。天祿五年六月,河東使請行冊禮,<一>帝詔延徽定其製,延徽奏一遵太宗冊晉帝禮,從之。
應曆中,致仕。子德樞鎮東平,詔許每歲東歸省。九年卒,年七十八。上聞震悼,贈尚書令,葬幽州之魯郭,世為崇文令公。
初,延徽南奔,太祖夢白鶴自帳中出;比還,複入帳中。詰旦,謂侍臣曰:「延徽至矣。」已而果然。太祖初元,庶事草創,凡營都邑,建宮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力也。為佐命功臣之一。子德樞。
德樞年甫十五,太宗見之,謂延徽曰:「是兒卿家之福,朕國之寶,真英物也!」未冠,守左羽林大將軍,遷特進太尉。
時漢人降與轉徙者,多寓東平。丁歲災,饑饉疾厲。德樞請往撫字之,授遼興軍節度使。下車整紛剔蠹,恩煦信孚,勸農桑,興教化,期月民獲蘇息。
入為南院宣徽使,遙授天平軍節度使,平、灤、營三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門下平章事。已而加開府儀同三司、行侍中,封趙國公。保寧元年卒。孫紹勳、紹芳。